第1章 李立三在悲劇中閃光(1)(1 / 2)

紅|袖|言|情|小|說

在當年的莫斯科,很多人一聽到李立三這三個字就會警覺起來,離他遠遠的,唯恐被沾上“機會主義”的病毒。但葉莉紮維塔卻認為,不管他是叫李明,還是叫李立三,都不能阻止她對他的友誼。她喜歡他的爽朗、耿直,常聽中國同誌戲稱他為“坦克”、“大炮”,那是他性格的真實寫照;她愛他有理想、有追求,有腳踏實地的革命精神;她欣賞他那極富傳奇的浪漫色彩的革命生涯……

他分別在蘇聯和國內坐過牢,兩場舉世震驚的政治大災難,他均是受害者

魯迅有句名言:“悲劇將人生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喜劇將那無價值的撕破給人看。”

本世紀中,兩個社會主義大國裏先後發生了舉世震驚的政治大災難。這兩次災難,給本篇的主人公——?一個堅貞不屈的革命者帶來了一生的悲劇。

本世紀30年代,在蘇聯,由於蘇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基洛夫遇刺身亡而引發的一場大規模的“肅反運動”,或稱“大清洗”,造成了全蘇聯的政治恐怖局麵。據統計,有70%的中央委員和候補委員、56%的黨代會代表被逮捕和槍決;蘇聯紅軍3.5萬人遭難,全軍近半數的軍官被送進集中營;1933年聯共(布)有黨員350萬人,1937年隻剩下200萬人以下。

這場政治災難發生30年過後,中國大地上也發生了同類性質的政治大災難。即從1966年到1967年的“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長達十年的全國性動亂。它摧殘了大批幹部,包括受牽連的在內,約有上億人,占全國人數的1/9,造成的經濟損失約5?000億人民幣。

兩場災難,李立三皆為受害者,也是見證人。他用鮮血和生命寫下了對那些瘋狂的、喪失人性的邪惡政治勢力的聲討和控訴,表現了一個真正的革命者為捍衛真理和正義,寧折不彎的高尚情操。

1930年底,年僅30歲的李立三遵照共產國際的命令,隻身來到莫斯科檢查交代錯誤。此時的他已被免去中共中央負責人的一切職務,因為他在中央工作期間所犯的“左”傾冒險主義錯誤在策略上脫離了共產國際的指導,受到共產國際的嚴肅批判,並且將“立三錯誤”定性為“反共產國際”的“立三路線”。

誰知一去就是15年,這期間,他在莫斯科遇到了紅顏知己——蘇聯姑娘李莎,締結了跨國姻緣,留下了一段可歌可泣的愛情佳話。

1933年夏季的一天,19歲的蘇聯姑娘葉莉紮維塔巴甫洛夫娜基什金娜(即李莎)去看望朋友莎麗達列依索洛娃,列依索洛娃的丈夫叫楊鬆,是中國人,在共產國際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