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孝繼位的第3年,夏國發生饑荒,糧價奇貴。在大慶四年(公元1143年)三月,國都興慶府發生強烈地震,餘震一月不止。城壁倒塌,宮私廬舍毀壞,人畜死亡上萬,一片慘象。四月,夏州發生地裂,黑沙湧出,堆積高達數丈,數千居民被陷沒。地震之後,饑荒更甚,黨項部民無法生活下去,隻有舉行起義了。
黨項貴族、大臣在不斷地對外征戰中掠奪了大量財富,他們殘酷地壓榨黨項部民,在接受漢文化的同時,效仿漢族貴族的生活方式,盡情享樂。蕃漢人民本已厭苦不迭,加上地震災害,饑荒頻繁,起義勢在必行。
蕃部起義在威州大斌部、靜州埋慶部、定州富兒部等地同時爆發,人數多者上萬,少者也達五六千。起義群眾攻打州城,夏國官兵一時無力抵抗。
仁孝對蕃部起義十分驚慌,急忙命在外領兵的任得敬前去鎮壓。任得敬用屠殺和瓦解相結合的辦法,陸續鎮壓了各州起義的隊伍。
蕃部起義沉重打擊了西夏貴族的統治,使仁宗不得不采取一些措施來緩和社會矛盾,適應社會發展。
二、頒訂定律改革政治
仁宗製定了《新法》和《天盛律令》(即天盛年間修訂的《天盛年改新定律令》),作為封建製度確立的法律依據。
在土地占有關係方麵,西夏境內已經形成了皇室占田、貴族地主占田和農民小私有田等3種占有形式。在地租和稅收方麵,《新法》還規定,賜田要按畝征收地租,土地占有者都要向國家交納賦稅。土地所有者在買賣土地時要呈報官府,並在賦稅冊上勾掉賣主姓名,改填買主。這與中原地區漢族封建政權的辦法無異了。
在政治方麵,仁孝首先確立了遼闊的疆域,將直接統治的地區分成27個州。包括了今天寧夏、甘肅的大部,陝西的北部,內蒙古的西南部,青海的東北部以及新疆和蒙古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地區。其次,仁孝進一步完善了中央官製和地方官製。在中央官製中,他逐漸用漢製代替蕃製。在地方官製中,仁孝采取州(府、軍)、縣(城、堡、砦)兩級製。《天盛律令》中規定了西夏官衙司署和州縣的品第。仁孝對法製的建設也很重視。他專門組織人員編纂了西夏文《天盛年改新定律令》,參考宋代政書體例,依據前代律令,加以增補修改,通行全國。全書共20冊,卷首列編纂者和漢文譯者姓名。後來又編纂《新法》,續有增補。
文化方麵,仁孝的一大改革是仿照宋製,實行科舉。大慶四年(公元1147年),仁孝正式策試舉人,通過科舉策試選拔人才。仁孝還將崇宗時的“國學”進一步擴大。
三、政績卓然享年古稀
仁孝是個善於納諫的皇帝,因而他也鼓勵群臣直言進諫。天盛十四年(公元1162年),仁孝將中書、樞密院移置到皇宮的內門外,以便於顧問,並對斡道衝、熱辣公濟等敢於直諫的大臣,一向非常器重。
天盛十五年,仁宗下令禁止奢侈,以節約國家的財政支出。禁奢令在一定程度上對貴族和官僚起了約束作用。
仁孝的皇後罔氏雖然出身於黨項大族,但卻是一個漢文化的崇拜者,對仁孝執政多有幫助。仁孝本人非常信崇佛教。66歲時,他派人請來宗律、淨戒、玄密圖師等,在大度民寺做盛大法會,並施散夏、漢佛經文15萬卷。
仁孝很注意國史的編纂,斡道衝一家曾專掌夏國史,成為專門的官職。天盛十三年仁孝設立翰林學士院,以王僉、焦景顏為學士,王僉成為夏國曆朝實錄的總纂。羅世昌罷官後居家,曾為夏國“譜敘世次”。乾祐十四年(公元1183年),仁孝派人編印了《聖立義海》,全書依照漢籍類書的體例,采取詩注形式,由簡短的格言編成。
仁孝統治的半個多世紀,是西夏曆史上的全盛期。
乾祐二十四年,西夏曆史上在位最久、壽命最長的皇帝李仁孝去世。死後葬於壽陵。諡“仁宗聖德皇帝”。
第三百一十七章 桓宗李純祐
李純祐是仁宗李仁孝之子,母為章獻欽慈皇後羅氏。乾祐八年(宋淳熙四年)生,天慶十三年被廢,遂死。終年30歲。在位14年。
乾祐二十四年(公元1193年),仁宗病死,純祐即位,時年17歲。純祐基本上奉行的是仁宗時期的政治和外交方針,對內安國養民,對外附金和宋。但是黨項貴族和地主官僚的腐朽墮落已成不可挽回之勢,純祐根本無力扭轉西夏政權由盛轉衰的局麵。此時,外患卻加深了。蒙古在漠北興起,並且迅速強大起來,構成了西夏來自北方的嚴重威脅,加速了西夏由衰至亡的曆史過程。
純祐即位的第四年十二月,越王仁友病死。仁友是仁宗之弟,在粉碎任得敬篡權分國陰謀中有功,進封為越王。其子安全請求承襲越王爵位,桓宗不許,反而降封他為鎮夷郡王。安全遂萌發篡奪皇位之心。
天慶十二年(公元1205年),鐵木真率兵向西夏進軍。對於蒙古鐵騎的來臨,純祐緊張萬分,但隻能坐觀事變。蒙古軍當時並無侵占西夏的打算,他們攻破西夏的力吉裏寨,又在落思城大掠人口、牲畜而回。蒙古退兵後,純祐下令把都城興慶府改為中興府,希望大難之後必有中興。
第二年正月,鎮夷郡王安全勾結純祐的生母羅太後,在夏國剛剛經曆了一場蒙古威脅的風險之後,發動宮廷政變,廢黜了純祐,自立為帝。
兩個月後,純祐又突然死去,死因不明。葬莊陵。諡“桓宗昭簡皇帝”。
第三百一十八章 襄宗李安全
李安全是仁宗弟越王仁友之子。乾祐元年(宋乾道六年)生,皇建二年(宋嘉定四年)卒。終年42歲。
天慶十三年(公元1206年)正月,李安全用宮廷政變的手段廢黜桓宗純祐,自立為帝。至七月,金朝見桓宗已死,安全篡位已是既成事實,便派使臣赴夏,冊封李安全為夏國王。
此時,成吉思汗已經統一了蒙古草原,開始向外擴張。應天二年(公元1207年)秋,蒙古發兵攻夏,破兀剌海城,四出擄掠。安全急調右廂諸路兵馬抵抗。蒙古兵攻掠5個月後,於次年二月退去。
從應天四年(公元1209年)三月開始,成吉思汗開始進攻西夏,蒙古軍隊先後攻克了兀剌海城、夷門等地,進而圍攻夏都中興府。九月,蒙古兵引河水灌城。十二月,安全向成吉思汗獻女求和。由於河水淹漫,蒙古兵也難以久駐,此時正好乘勝班師回朝。
皇建二年(公元1211年),在外部的威脅還沒解除的時候,西夏又發生了宮廷政變。這年七月,齊王遵頊廢黜了安全,繼立為帝。安全處心積慮奪來的皇位隻坐了短短的6年。被廢一個月後,安全又不明不白地死去。死後葬康陵。諡“襄宗敬慕皇帝”。
第三百一十九章 神宗李遵頊
李遵頊是西夏宗室齊王彥宗之子。天盛十年(宋隆興元年)生,乾定二年(宋寶慶二年)卒。終年64歲。
李遵頊博學多才,中過狀元。後被升為大都督府主,統領軍兵,成為西夏皇族中具有威望的人物。李遵頊繼位時,已經49歲。
李遵頊繼位後,幹脆附蒙侵金,西夏對金的戰爭越來越頻繁,規模也越來越大。從光定三年(公元1213年)六月到光定五年十月,夏兵破金多個城池。光定六年秋,又配合蒙古軍進攻延安、潼關。遵頊想仿效崇宗乾順時利用金國興起、進攻遼朝的機會擴大疆域的辦法,依附蒙古、侵金擴土。殊不知蒙古目標是金、夏及宋的整個中國。
光定七年,蒙古攻金,遵頊應蒙古的征調,派兵三萬助攻,結果在寧州被金兵打得大敗而回。蒙古西侵花剌子模,再次向西夏征兵。這時,西夏因連年用兵,軍費耗用過大,又因寧州新敗,拒絕出兵。蒙古見西夏不肯出兵,就發兵渡河進攻西夏,迅速圍困夏都中興府。遵頊見蒙古突然來攻,逃奔西涼府,隻留太子德任守城。直到蒙古兵退,遵頊才返回國都。
遵頊深感蒙古的威脅,改變了方針,決定聯金抗蒙,聯宋抗金,以求得自保。光定八年二月,遵頊派使向金求和,但金宣宗恨西夏反複無常,拒絕講和。遵頊見聯金不成,轉而聯宋。光定九年,金宣宗為了擺脫困境,發兵渡淮,分道南侵宋朝。遵頊乘機派遣樞密都招討使去四川與宋將聯絡,聯宋侵金,宋同意聯合抗金。光定十年八月,遵頊如約發兵萬人出師,攻破金會州城,金守將烏古論世顯投降。金朝非常恐慌,金宣宗即向夏國請和,遵頊正在勝利的興奮之中,自然不許講和。九月,再攻鞏州,結果大敗而歸。
遵頊聯宋侵金並沒得到好處,蒙古卻在他背後插刀了。光定十一年三月,蒙古木華黎部由東勝州渡過黃河經西夏攻金,再向夏國征兵。光定十二年六月,木華黎和右都監石天應率兵攻金陝西諸州,向夏國借道,遵頊馬上應允,並於十二月出兵配合,但夏兵行至質孤堡被金兵打敗。光定十三年春,蒙古木華黎進軍鳳翔(今陝西鳳翔縣),遵頊發兵十萬隨蒙古軍攻城,被金兵挫敗,夏兵見勢不妙,不告蒙古,自行逃歸。
蒙古統帥木華黎在山西聞訊病死,由其子孛魯繼續領兵,向金進攻。蒙古為了懲罰夏兵在鳳翔之戰中不辭而別,竟派兵包圍積石州,並四處抄掠,將夏兵圍困達半個月之久才退兵。遵頊為保全自己,表示甘心做蒙古的附庸,但是蒙古已經對他失去興趣,多次遣使責令他退位。十二月,在蒙古的威逼下,在朝中上下一片反對聲中,神宗不得不宣告退位,傳帝位給次子德旺(獻宗),做了西夏曆史上惟一的“太上皇”。
乾定四年(公元1226年),遵頊去世。諡“神宗英文皇帝”。
第三百二十章 獻宗李德旺
德旺是夏神宗遵頊的次子。太子德任因反對神宗侵金,被囚禁於靈州。故神宗退位時,帝位傳給了德旺。
德旺即位後,想改變神宗的附蒙政策,試圖抗拒蒙古。乾定二年(公元1224年),蒙古因此調動大軍從東麵攻夏,一路順利,直抵銀州。不久攻破銀州,夏兵戰死數萬。德旺剛上台就受到了蒙古的沉重打擊。
德旺此策失敗,就改為聯金抗蒙。乾定二年十月,他采納右丞相高良惠的計策,遣使去金朝議和。金朝自顧不暇,對西夏的聯合不抱希望。
乾定三年,成吉思汗從西域回到漠北,看到夏國尚未屈服,就在這年秋天出兵征夏。乾定四年春,成吉思汗的大軍從北路進入夏境。二月,攻破黑水、兀剌海等城。蒙古大將阿答赤率軍與畏兀兒亦都護配合,進軍沙州。強攻月餘攻破沙州。五月,蒙古軍隊進侵肅州,肅州守軍堅守不降,城被蒙古軍攻破,夏國軍民被屠殺無數。隨之,蒙古軍攻克甘州。七月,蒙古軍攻西涼府,夏守將戰敗投降。西夏朝廷束手無策。五月間,太上皇神宗先已病死。到七月間,膽小的獻宗德旺也驚憂而死,終年46歲,在位4年。廟號“獻宗”。
第三百二十一章 末帝李日見
李日見,是獻宗德旺的侄子。乾定三年七月,獻宗死,日見被擁立繼位。
李日見倉皇登上皇位時,蒙古軍隊已經分東、西兩路向夏國都城挺進。寶義元年(公元1226年)十月,蒙古東路軍攻破夏州。蒙古軍隊兩路夾擊,形成鉗形攻勢,指向西夏的政治、經濟中心靈、興地區。十一月,成吉思汗親率大軍圍攻靈州,靈州失陷,德任被蒙古軍俘獲,不屈被殺。寶義二年春,成吉思汗留兵圍攻中興府,自率一軍渡河,攻積石州,進入金境。二月,破臨洮府。三月,破洮、河、西寧3州。
閏五月,成吉思汗避暑於六盤山,派人赴中興府諭降,遭到李日見的拒絕。六月間,發生強烈地震,房屋倒塌,瘟疫流行。已被蒙古軍隊圍困達半年之久的中興府內,糧盡援絕,軍民多患病,已經完全喪失抵禦能力。李日見在走投無路之下,隻好向蒙古請降,但要求寬限一個月獻城。
七月己醜,成吉思汗死於清水縣行宮。李日見等赴蒙古軍晉謁,蒙古軍即按成吉思汗遺囑,將他們殺害;同時,蒙古軍隊進入中興府屠城。
至此,立國190年的西夏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