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皇帝全傳37(3 / 3)

此外,煬帝還動輒調發民工數十萬至百餘萬,修禦道,築長城。

在隋煬帝修建的土木工程中,最著名的是大運河,它可以和秦朝萬裏長城相媲美。

大業元年(公元605年),隋煬帝征調河南、河北100多萬人民開通濟渠。從西苑引穀、洛二水到黃河,再從板渚(今河南滎陽東北)引黃河水入汴水,又從大梁(今河南開封)以東引汴水入泗水,最後到達淮水。又征調淮南民工10餘萬,整修擴大了自山陽經江都至揚子(今江蘇儀征縣)入長江的山陽瀆。大業四年,又征調河北100多萬民工,引沁水南達黃河,北到涿郡(今北京)。大業六年,又征調江南10餘萬民工開鑿了從京口到餘杭的江南河。這樣,以洛陽為中心,北起涿郡,南到餘杭,全長5000多裏的大運河僅用6年的時間就完成了。

這一係列大規模的土木工程,一方麵使國家耗費巨資,堆砌著人民的累累白骨。另一方麵,又的確加強了隋朝對全國範圍內的統治,維護了國家的統一。東都的營建和大運河的開鑿,為中國經濟重心轉移到南方後,整個國家的政治布局,各地物資的統一平衡調動,提供了有效的方案,奠定了中國以後1000多年政治、經濟的規模和格局。

四、肆意遊玩窮奢極欲

隋煬帝為了奪得皇位曾經裝出一副仁孝恭儉的假象,一朝天下在握,便原形畢露。窮極華麗的苑囿宮室,羽儀千裏的巡遊,清歌妙舞的宮庭,窮極奇珍的酒宴,陪伴了他的一生。

隋煬帝本來就是一個好色之徒。隻不過文帝在時他善於掩飾罷了。隋煬帝的後宮除了蕭皇後和眾多的貴人、美人外,還有在西苑的十六院夫人及宮女數千人。大業八年,又命江淮諸郡每年挑選姿質端麗的童女送入宮中。無論是在兩都宮苑中,還是在巡遊的路上,煬帝都要攜帶她們尋歡作樂。

為了創造眾多的遊玩場所,隋煬帝幾乎“無日不治宮室”。在京師長安和東都洛陽,本來就有許多苑囿宮殿,後來在洛陽又增修了富麗堂皇的顯仁宮和廣闊的西苑。但他仍不滿足,經常讓手下在各地尋找修宮室的理想之地。於是,一處處豪華的宮室拔地而起。

隋煬帝生性好動,享樂遊玩的興趣要經常變換。即位的第一年,即大業元年八月,就坐船去遊江都,第二年四月才回到洛陽。大業三年又北巡榆林,至突厥啟民可汗帳。大業四年,又到五原,出長城巡行到塞外。大業五年,西行到張掖,接見許多西域的使者。大業六年,再遊江都。大業七年到十年,三次親征高麗。大業十一年,又北巡長城,被突厥始畢可汗圍困於雁門。解圍回來的第二年,又三遊江都。直至滅亡,幾乎是馬不停蹄地到處巡遊,在京城的時間,通共不足一年。

煬帝出巡不但次數頻繁,而且每次出巡的氣派大得驚人。第一次遊江都,造成大小船隻數千艘。皇帝坐的叫龍舟,高45尺,寬50尺,長200尺。船有四層,上層有正殿和東西朝堂。中間二層有120房,皆以金玉為飾,雕刻奇麗,最下層為內侍宦官所居。皇後乘的叫翔螭舟,比龍舟稍小而裝飾無異。嬪妃乘的是浮景舟,計有9艘,上下三層。貴人、美人和十六院夫人所乘的是漾彩舟,計有36艘。還有隨行船隻數千艘。一路上舢艫相接200餘裏,騎兵沿運河兩岸而行,旌旗蔽野。所過州縣,500裏內都要貢獻食物,多者一州至百車,都是水陸珍奇,佳肴美饌,吃不了就埋掉。

一路上各地方官競相盤剝百姓以向煬帝貢獻,求得升遷。致使百姓陷入饑餓,不得已剝樹皮,采樹葉,扌壽野草,或者煮土而食,及至人自相食。煬帝的遊幸,給人民帶來了何等的災難和負擔。

煬帝到其他地方巡遊,不僅不比遊江都有絲毫遜色,還要改換口味,翻新花樣。他北巡時,又有一番派場。鑿太行山通馳道於並州,又於榆林至涿郡修長3000裏,寬百步的禦道,又命宇文愷造可容數百人,下施輪軸,可以行走的飛行殿。隨行甲士50萬,旌旗輜重千裏不絕。

五、經營西域遠征高麗

隋煬帝即位時,府庫充實,兵馬強盛,依靠這一雄厚的經濟、軍事力量,隋王朝本來可以成為曆史上長治久安的王朝。可是經過隋煬帝的一番折騰,這些家底全被揮霍殆盡。他四處擴張固然有鞏固邊防,發展對外貿易的積極作用,但也成為隋朝滅亡的致命傷。

大業元年(公元605年),北方的契丹族侵犯營州,煬帝詔通事謁者韋雲起發突厥兵以討擊。韋雲起偷襲獲勝,加強了煬帝向四外擴張的信心。

大規模地經營西域是從大業三年開始的。在此之前,西域諸國商人多至張掖同隋進行貿易,隋以黃門侍郎裴矩負責。裴矩向煬帝上奏主張經營西域,喚起了隋煬帝遠慕秦皇、漢武之功的雄心,遂派裴矩回張掖,用重金引誘西域諸國來朝。此後,西域諸國往來相繼,所經州縣,送往迎來,糜費以萬計。

大業五年,隋煬帝采用裴矩的謀略,擊敗西突厥處羅可汗,為經營西域除掉了一個障礙。

吐穀渾據今青海和新疆南部,正當中原往西域的要衝。大業五年,煬帝派軍擊敗吐穀渾,隋在其地置西海、河源、鄯善、且末四郡,中原和西域的交通和商業基本上暢通了。

隨後,煬帝出兵西域,派薛世雄率軍出玉門關擊伊吾,伊吾降。世雄於漢朝故伊吾城東築城留甲卒千餘人戍守。

大業五年,煬帝西巡至燕支山,高昌王曲伯雅、伊吾吐屯設和西域27國使者同來謁見。其他如焉耆、龜茲、疏勒、於闐和康國、安國、石國、米國、曹國(均在今蘇聯境內)等均曾派遣使者來到中國。

經營西域,開辟了通往西域的通道,保護了西方對外的商路交通,在客觀上促進了中外經濟和文化的交流。同時,除少數地區外,基本上沒有動用武力,按說不該給人民帶來更大的負擔,可實際恰恰相反,為經營西域所耗費的資財每年竟達巨億萬計。因為裴矩招致西域諸國入朝,都是引以厚利,臨行又有豐厚的賞賜。並讓當地人民置辦華麗的衣著,很多人因而貧困破產,以此來向西域人誇示中原的富有。隋煬帝這些勞民傷財的措施造成了天下的窮困,而西北則是首當其衝。

大業六年正月,西域諸國酋長畢集洛陽,煬帝命在端門大演百戲,一連折騰了一個月。此後情形越演越烈,僅為製造這些錦繡服裝,兩京繒錦為之耗虛。國家每年僅此項耗費達巨億萬。後來中國傳統的元宵節觀景行樂,即興盛於此。西域人請求入洛陽市內作交易,煬帝又命排場一番,店肆簷宇,整齊劃一,盛設帷帳,珍貨充積。西域商人吃飯不收錢。隋煬帝要的是萬國來朝的派場和天下歸一的尊嚴,他揮霍巨資來粉飾太平,誇耀富有,不惜和西域人做賠本的生意。為了滿足他的虛榮心,國家付出的代價實在是太大了。

隋煬帝向外經營或擴張,規模最大,時間最長,給人民造成災難最深重的是對高麗進行的三次侵略戰爭。

高麗是隋朝東北最強的鄰國,當時它的轄地東至新羅,西過遼河,南接百濟,北鄰靺鞨。隋開皇十八年(公元598年),曾侵擾遼西,被隋朝的遼西總管韋衝打退。由於它的領土擴展到遼河,並曾侵擾營州,隋文帝曾派漢王楊諒率軍征伐高麗,但一敗即收兵,沒有再舉。

大業三年(公元607年),煬帝巡幸東突厥啟民可汗帳,恰巧高麗使者也在。煬帝接受裴矩的建議,脅迫高麗王高元入朝,高元拒絕,煬帝便以此為借口,勞師大舉了。

大業八年正月,煬帝下詔大舉進軍。隋軍130萬人,號稱200萬,分24軍,另有煬帝親率的6軍,共30軍。轉運糧餉的民伕更是不計其數。這是進攻高麗的主力。另一支水軍由右翊衛大將軍來護兒率領從東萊海口出發,接應陸軍。

來護兒的水軍進到距平壤60裏的地方,打了一個勝仗,乘勝進攻平壤城,縱兵掠虜,被高麗的伏兵擊敗,4萬人隻剩幾千人逃回船上,倉皇撤退。陸路軍隊在大將宇文述、於仲文的率領下,計有30多萬人渡過鴨綠江。兵士攜帶兵器糧餉,負擔太重,疲憊不堪,多偷偷將糧食扔掉。才及中路,糧食已盡,饑困交加,無力再戰,不得不退回。這年秋天,遇高麗軍痛擊,隋軍兵敗如山倒,僅2700人逃還,軍資器械巨萬計丟失殆盡。第一次征高麗遂告失敗。這次出征高麗,給人民帶來了無窮的災難,各地的農民起義風起雲湧,義軍多者數十萬,少者數萬,已給隋王朝造成了嚴重的威脅。但隋煬帝一意孤行,堅持繼續發動進攻。

大業九年,又發動了第二次對高麗的戰爭。這次作戰的部署和第一次基本相同,煬帝坐陣遼東,由宇文述和大將軍場義臣等進趨平壤,來護兒仍為水軍總管,率軍從東萊出發。正當陸軍剛到前線,水軍尚未離開東萊時,楊素之子、禮部尚書楊玄感於黎陽發動了叛亂,攻圍東都。煬帝在前線得知消息,慌忙撤軍,回救洛陽。軍資器械、作戰用品堆積如山,營壘、帳幕原封未動,全都丟在戰場上。二征高麗又告失敗。

二征高麗的失敗和楊玄感的叛亂,使隋王朝元氣大傷。尤其是各地的農民起義,使隋煬帝已麵臨滅頂之災,但隋煬帝仍怙惡不悛,大業十年又發動了第三次對高麗的戰爭。這年七月,來護兒的水軍在平壤附近擊敗高麗軍。高麗經過兩次折騰,也與隋朝兩敗俱傷,遂遣使講和,煬帝也借機收兵。

隋煬帝四處經營,屢興甲兵,不知耗費了多少民力和資財,他繼位時府庫充盈,士馬強盛的大好局麵,此時卻已變為大廈將傾了。

六、拒不納諫專寵宵小

隋煬帝雖無雄才大略,卻也有一定的文武才幹,隻是他的才能沒有成為他治理天下的優勢,反成為他狂妄自大、嫉賢妒能的資本。

在文學上,隋煬帝可以說是略具文采。他曾對侍臣說:“天下都說我是憑借世襲而有四海,假令讓我與士大夫平等選拔的話,我也應為天子。”內史侍郎薛道衡,才名冠絕南北,著作佐郎王胄,文詞為天下準則,均因遭煬帝妒恨而被殺。

古代稍微明智一點的帝王,即使不能從諫如流,卻也多少能采納一些忠言,補救一些過失,而隋煬帝偏偏反其道而行之,他把自己的才能全都用來拒諫飾非,他厭惡甚至痛恨那些極言敢諫之士,必欲除之而後快。朝中那些正直不阿、直言不諱的大臣如果不緘口無言,就不會有好下場。

尚書仆射高熲,是隋朝一代名臣,他不僅輔佐文帝建立隋朝,而且在煬帝南伐陳朝時,負責指揮部署,成就了煬帝的武功。隋煬帝即位後,起用他為太常。高熲見煬帝縱恣聲色,又起長城之役,對太常丞李懿說:“周天元帝以好樂而亡,應接受教訓,怎麼還可以這樣?”煬帝對突厥啟民可汗恩禮太厚,熲深為國家擔心,對太府卿何稠說:“啟民可汗知中國虛實,山川地形,恐為後患。”禮部尚書宇文弓彌、光祿大夫賀若弼也同意高潁的意見。3人就因為這麼幾句話而招殺身之禍,被煬帝以誹謗朝政的罪名殺掉了。

後來,朝廷議定新令,久而不決,內史侍郎薛道衡對朝士說:“如果高熲不死,新令早就頒布執行了。”煬帝聽了,把道衡交給法司問罪。道衡自己覺得所犯並非大罪,必會赦免,催促法司早斷,還通知家人準備飯菜,迎候他回家。及煬帝判決下來,竟讓他自盡。

禦史大夫張衡本來是隋煬帝的幸臣。煬帝奪太子位,皆出於張衡的謀劃。故即位後,張衡青雲直上,在朝中備受恩寵。後來,煬帝要擴修汾陽宮,讓張衡規劃圖樣,衡偷偷勸煬帝說:“前幾年勞役繁多,百姓疲敝,還應稍加節製。”便馬上被貶為榆林太守,次年,讓他到南方督役江都宮,又因為他說了一句“薛道衡真是枉死”,把他抓起來要問斬,過了很久才釋放。後來還是賜張衡自盡了。

三征高麗後,煬帝又要去東都遊玩,太史令庾質進諫說:“陛下連年征高麗,百姓困敝,應鎮撫關內,使百姓盡力農桑,讓他們喘口氣,然後再下去巡遊。”結果被煬帝殺掉。其餘凡勸諫煬帝節省民力,停止巡遊的,都被殺被貶。大臣們見隋煬帝如此不可救藥,也就不敢再拿自己的性命開玩笑,一個個都變成了隨聲附和的應聲蟲。

與此相對,隋煬帝所寵信的人,不是凶殘歹毒,貪得無厭之徒,就是阿諛奉承的小人。

楊素是隋煬帝寵信的朝廷重臣,雖有文武之才,卻專會奉迎王上,半點不敢觸犯煬帝的旨意。且聚斂財富,一再修飾華麗的住宅,家僮數千,後庭姬妾穿錦繡之服者以千數。宇文述也是煬帝奪嫡時的幹將,善於觀望煬帝顏色,隨從巡遊河右,數以奇異之物進獻。大業十二年(公元616年),迎合煬帝意,勸煬帝幸江都,因而備愛恩寵。其他象內史侍郎虞世基、禦史大夫裴蘊、光祿大夫郭衍皆以諂諛有寵。郭衍為討好煬帝,竟勸煬帝隔五日一視朝,以免被政事累著。像這樣攛掇皇帝不理政事的奸臣,煬帝反以為是忠,說:“惟有郭衍心與朕同。”

凡是能順合煬帝作威作福,享樂腐化者,即得到提拔,反之,則或殺或貶官。大業三年,煬帝北巡,雁門太守丘和獻食精美,內遷為博陵太守;馬邑太守楊廓無所獻,就被派到博陵向丘和學習。此後,上行下效,各地方官爭著向煬帝獻納精美的食品。最後一次遊幸江都,江淮一帶的地方官謁見煬帝者,專問禮餉豐薄,豐則超升,薄則停職。江都郡丞王世充獻銅鏡、屏風,遷通守;曆陽郡丞趙元楷獻異味,遷江都郡丞。於是郡縣競為刻剝小民以貢獻,官吏趁機貪汙中飽,賄賂公行,隋朝的政治日益腐敗。

煬帝末年,農民起義的浪潮席卷全國,這個暴君被搞得惶惶不可終日。夜中睡覺,要幾個婦人搖撫他,才能勉強入睡。但即便如此,他還是自欺欺人,隻要臣下說叛賊少就喜歡,反之,不是貶官就是殺頭。

七、官逼民反身死兵變

在隋煬帝統治的14年中,掘長塹,築西苑,營建東都,開鑿運河,修築長城,盛治離宮,伐木造船,鑿山通道等,可以說是百役繁興,又四出經營,窮兵黷武,這些無止境、無休期的兵役、徭役不僅奪去了上百萬人的生命,同時把社會經濟推向絕境。他屢次北巡、南遊以及窮奢極欲的揮霍,使得內外虛竭,百姓困敝。人民無法生存,隻有鋌而走險了。

大業七年(公元611年),王薄領導農民在長白山(今山東章丘)首舉義旗,起義的口號就是反對遠征高麗。王薄作《無向遼東浪死歌》來號召農民參加起義,逃避兵役徭役的農民紛紛參加進來。王薄一起兵,備受兵役之苦的人民紛紛響應。

在人民力量的衝擊下,統治集團內部發生了分裂。大業九年,隋煬帝二征高麗,楊素的兒子楊玄感發動了叛亂。他也是利用了人民反抗情緒高漲的鬥爭形勢,他起兵誓師說:“我身為上柱國,家累钜萬金,富貴已無所求。今不顧滅門之禍,為解天下倒懸也。”他這一口號,迎合了廣大人民的願望,當地父老爭獻牛酒,前來投軍的每天都有上千人,楊玄感的叛亂,在統治階級內部引起了強烈的震動,許多貴族官僚子弟,如韓擒虎的兒子韓世鄂,來護兒的兒子來淵,裴蘊的兒子裴爽計有40多人一塊投降了楊玄感,右武侯大將軍李子雄也前來投奔,光祿大夫趙元淑、兵部侍郎斛斯政均與玄感通謀。後來煬帝雖鎮壓了叛亂,但統治集團從此開始從內部瓦解。

在內外叛離的形勢下,隋煬帝仍不思悔改,不但繼續發動對高麗的戰爭,又北巡太原、長城。此時,已依附隋朝的東突厥始畢可汗見隋朝國力虛耗,也企圖脫離隋朝的控製,趁煬帝出塞,率騎兵數十萬,圍煬帝於雁門,賴兵士堅守及各地援兵,才得解圍。

經過這次事變,煬帝認識到形勢有點不妙了。回到東都後,就準備南遊江都,避開農民起義的鋒芒。到了這時候,他仍不思悔改,繼續濫用民力,命在江都重造龍舟送來東都,又在毗陵(今江蘇常州)修離宮16所。

大業十二年七月,龍舟造成送來洛陽,宇文述等人勸煬帝遊幸江都去,許多朝廷大臣都認識到,此去將會一去不複返,但都不敢說話。建節尉任忠、奉信郎崔民象、王愛仁等先後進諫,都被殺掉。煬帝留下越王侗留守東都,便到江都去了。

在江都的一年多時間裏,農民軍杜伏威向江淮逼進,打敗隋朝大將陳棱,攻克高郵,進據曆陽。中原翟讓、李密領導的瓦崗軍擊潰隋軍主力張須陀、裴仁基等。他們傳檄周圍郡縣,揭露煬帝的十大罪狀說:“罄南山之竹,書罪無窮,決東海之波,流惡難盡。”煬帝又派王世充率江淮勁旅與留守東都的越王侗繼續與瓦崗軍對抗。河北竇建德擊敗南下攻李密的涿郡留守薛世雄,威震河北。

許多地方武裝勢力見隋朝氣數已盡,紛紛起兵自立。金城府校尉薛舉割據蘭州,自稱秦帝;鷹揚府司馬李軌占有武威,自稱河西大涼王;鷹揚府校尉劉武周割據馬邑,也稱皇帝;鷹揚郎將梁師都割據朔方,稱大梁皇帝。太原留守李淵起兵攻下長安,立煬帝的孫子楊侑為傀儡皇帝,遙尊煬帝為太上皇。隋煬帝這個殘賊天下、窮困萬民的暴君成了一個眾叛親離的獨夫。

大勢已去的隋煬帝也感到末日來臨了,但他還是要及時行樂,與蕭後、幸姬等天天飲酒取樂,醉生夢死。還對蕭後自我安慰說:“現在許多人都想推翻我,然而我不失為長城公,你也不失為沈後(指亡國後的陳叔寶與沈氏),且飲酒取樂。”有一天,他照鏡子時摸著自己的脖子對蕭後說:“好頭頸,不知誰來砍掉它。”還準備了毒藥帶在身邊,危急時好吞服。

大業十四年(公元618年)三月,隋煬帝的末日真的來臨了。原來,煬帝見天下大亂,無法挽回,命修治丹陽宮(今南京),準備遷據江左。從駕的衛士推寧文述的兒子宇文化及為首,發動了兵變,將煬帝用巾帶勒死,終年50歲。諡號“煬帝”。

第一百九十二章 恭帝楊侑

隋煬帝大業元年(公元605年),楊侑生於京師長安。父親是隋煬帝的長子楊昭,煬帝即位後被立為皇太子。大業二年,楊侑兩歲時,楊昭不幸暴卒,當時宮中皆傳聞是誤飲藥酒而死。

楊侑自幼聰明敏捷,才氣過人,氣度不凡,深受祖父隋煬帝的喜愛,3歲時就被立為陳王,後來又被封為代王,並且享受一萬戶的食邑。大業九年,隋煬帝征遼東時楊侑被任命為京師總留事,鎮守西京長安。大業十一年,11歲的楊侑隨煬帝到山西晉陽(今山西太原)巡視,隨後又被任命為太原太守。翌年二月,隋煬帝在農民起義軍的打擊下,南逃江都(今江蘇揚州市),並下令修建丹陽宮,企圖固守江南,維持半壁河山。楊侑則被詔令據守長安。大業十三年五月,李淵李世民父子在山西晉陽起兵,誓師入關,準備進攻長安。十月,李淵指揮李建成、李世民兩路大軍避開隋將屈突通據守的河東,迂回包圍了長安,不久即攻陷。

李淵占領長安後,並沒有將楊侑殺掉,反而擁戴他當了皇帝。大業十三年十一月,13歲的楊侑在李氏父子的擁戴下,在大興殿即位稱帝,改年號為義寧,遙尊煬帝為太上皇。李淵自己則擔任大都督、尚書令、大丞相,統管和處理一切政事。義寧二年(公元618年)五月,隋煬帝在江都被殺的消息傳到長安後,楊侑這塊招牌失去作用,楊侑被迫下詔退位,由李淵即位稱帝,改國號為唐。隋朝滅亡。

楊侑禪位以後,被降為國公,在京師長安過起了寓公生活。第二年五月,楊侑被李淵派人殺死,時年15歲。諡“恭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