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錯孩子?那是影視劇看多了(5)(1 / 1)

人世間“親情泛濫”之時,我們這些“天使”隻能被迫做掃興的人。諸如,您別摸孩子的臉;別把您的手套放孩子車上,包被是消過毒的;別錄像了,拍兩張照片就行了,這裏冷,別把孩子凍壞了;回去以後再拍吧,洗完澡交給您拍個夠,和剛出生的時候沒有兩樣;您最好關掉閃光燈,對小孩眼睛不好;孩子吐羊水了,不能讓他這麼一直平躺著供您拍照,小心嗆著;行了行了,要回去洗澡了,一會兒大家再看吧。

後來有那麼一段時間,接連放映產房抱錯孩子的悲情電視連續劇。影視界紮堆趕時髦不要緊,打那以後,我們“接孩子”的大夫不再是一個人寂寞地推車了,身邊多會有一個家屬跟著。這些人中老太太居多,其中以婆婆為主,她們更關注新生的寶寶,而產婦的媽大都會選擇留在手術室門口,等著肚子裏取出孩子但還沒完成縫合的親閨女。

從手術室到電梯大概有兩百米的距離,連上八層電梯後才能到達產房。

路上的老太太很少閑著,先問:“大夫,孩子多重啊?”

我說:“等回了產房,先給孩子洗澡再稱體重,您就知道了。”

“人家孩子生下來都是馬上告訴幾斤幾兩的呀!你們還協和呢,怎麼這都不行?”

我說:“咱手術室裏沒有體重秤,要回產房才能稱。”

“哎呀,一個體重秤才多少錢,你們協和家大業大,怎麼就不配一個呢?”

我最討厭別人什麼事都不就事論事,動不動拿協和的名頭說事,我們協和招您害您了。我忍著,繼續解釋:“大媽,不是錢的問題,新生兒生下來保暖最重要,剛生下來濕漉漉的不能馬上稱體重。咱們產房暖和,洗幹淨了不光稱重,還測量身長,打腳印,做檔案資料,很多事要做的,別著急。”

老太太麵對我的“耐心回應”暫時表示滿意,但是片刻過後,她話鋒一轉,繼續發問:“哎呀,大夫,這孩子怎麼不哭呢?”

我說:“剛生出來的時候哭過了,很響亮,現在可能是睡著了。”為了避免她再發問,我推著孩子加快腳步往電梯間走。

北京冬天總是很冷,樓道裏頭風特別大。路過住院處門口時,一直在後麵推車的我換到嬰兒車的右側。雖然我也隻穿了一套單層棉布的刷手服,外麵隻罩了一件單層棉布的外出袍,我還是用身體擋住側麵大門吹過來的冷風,快速通過那個風口。實習的時候,老師就教過我們,保暖,對於新生兒來說比什麼都重要。

上了電梯後,可能是報樓層的電子語音把孩子吵醒了,小家夥哭開了。老太太又焦慮了:“大夫,這孩子不是有什麼毛病吧?他怎麼一直哭啊?”

我說:“沒事兒的,小孩子哭就是呼吸,相當於鍛煉肺活量。”

“這位小大夫真是伶牙俐齒,對答如流。孩子不哭,您說他在睡覺,孩子哭,您說他在喘氣兒,真夠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