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序漸進:分娩就像建座羅馬城(9)(1 / 1)

敢公然和教授頂牛的醫生少之又少,比大熊貓還稀有,基本可以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破罐子破摔的混不吝,還有一種是獨立思考、特立獨行並且敢於表達自己的人,車娜屬於後者。在心裏,我又替她捏了把汗。

龐龍率先打破僵局,他一邊翻病曆一邊問:“手術順利吧?孩子怎麼樣?有沒有窒息?”

琳琳趕緊接茬:“撈胎頭的時候確實費勁兒,我們叫了婦科的值班大夫來幫忙,讓她通過□□從下向上托胎頭,車娜才勉強從子宮裏夠著孩子的腦袋。孩子出來哭得挺好,切口也沒撕裂,出血不多,現在唯一擔心的就術後感染,我已經給她用上了預防性抗生素,今早我給她查了血常規,也過去看過產婦,她體溫還好。”

龐龍一定是知道夜班這個難產雖然過程曲折,但是孕婦和孩子的結局都不錯,才故意這麼提問的。龐龍比車娜早幾年進協和,車娜對他是幾分崇拜幾分愛慕,他對車娜是幾分教導幾分嗬護,是科裏公認最純潔的一對藍顏知己。他提問的目的其實並非質疑,除了打破僵局,更是在打圓場、和稀泥。他的真實意圖是“反正大人孩子都挺好,老太太您就別較勁,別難為夜班大夫了,人家一夥人大大小小的也是幹了一晚上活兒沒閉眼,沒功勞還有苦勞呢”。

許老太的臉仍然拉得很長,一把拿過病曆,前後翻了5分鍾才開腔:“龐龍你別當和事佬,我不是非要批評誰,也不是不批評人就不會講話。他們夜班之所以有時間把孕婦推到手術室,又打麻醉又消毒又找人幫忙托胎頭,自以為行雲流水挺麻利,都得虧了這個孩子在他媽肚子裏一直爭氣,都得慶幸這個孩子命大,他沒有出現缺氧,沒有出現宮內窘迫。我看病曆記錄了,從決定手術到打麻醉撈出孩子一共30分鍾。別以為你們剖宮產技術好,別以為沒撕裂子宮沒大出血就英雄了,要是當時胎心不好,掉到七八十次持續十分鍾都不恢複,我看你們來不來得及去剖宮產。你們要把大肚子折騰到平車上,坐電梯送到手術室,就是不打麻醉隻用局麻藥,再加上和家屬談話簽字的時間,動作再快也得十分、二十分的吧?出來的孩子要是重度窒息一聲兒不哭,看你們傻不傻眼!”

誰都不吱聲。說實話,真要碰到許老太說的這種情況,我們就都得傻眼,老北京話也叫“瞎咪”了,想哭都找不著調。□□助產需要過硬的基本功,一旦孩子有宮內缺氧,必須馬上娩出的時候,如果醫生能夠手轉胎頭糾正胎位並且配合產鉗或者吸引器,絕對是能把孩子最快生出來的真功夫。

“生孩子哪兒有不疼的,你生過你就有發言權了?”龐龍打破了僵局,許老太卻沒有歇火,反而更猛烈地開炮,“我沒生過孩子,也沒當過母親,但是作為一個產科醫生,我知道分娩的陣痛是暫時的,若是留下後遺症卻是終生的。如果你們不重視□□助產,不會轉胎頭糾正胎位,隻會一味地剖剖剖,真要是哪天碰到胎心不好的孩子就因為你們技術不熟練,或者是像你這樣本身就抵觸□□助產的產科醫生,因為缺氧窒息日後發生腦癱等後遺症怎麼辦?你有沒有想過這些家庭往後的日子怎麼過?到底是哪頭兒大,哪頭兒小?手轉胎頭是殘酷,是疼,可是這技術救了多少孩子的命你知道嗎?舊社會炕頭上因為胎位不正生死多少孩子你知道嗎?活活憋死多少大人你知道嗎?你自己疼過也怕孕婦疼是剖宮產的理由嗎?你這是在替自己的不作為找借口,真正懂得心疼病人的大夫不是這樣的,你這是婦人之仁!婦人之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