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到廣州去上大學,逃離現在這個家,是衛魚的讀書以來最大願望。
衛魚刻苦學習,上到高三已經換了幾幅眼鏡,每次回村裏都被那些小孩叫四眼仔,衛魚可是他們村裏少有戴眼鏡的年輕人。
為了提高普通話水平,現在村裏小孩子都開始用普通話交流了,都知道他的名字叫“喂魚”,每次都成群結隊地喊,“二叔,你家衛魚回來喂魚啦。”
不等他爸衛富民開罵,他們就猢猻散了。
從衛魚的大姐出生後,一言堂的衛母陳愛嬌毅然作出了當時在農村連男人都不敢想的事情,就是要借錢買條大船做輪渡!
陳愛嬌是從河那邊的煙火村嫁到河對岸的衛家村的,每次端午節回娘家都要娘家的兄弟借船接他們一家回去,這讓她覺得在兄弟麵前抬不起頭。
買條船就成了她多年的一個夢想,本來她答應嫁過來就是要衛富國拿條小船當禮金,然後做陪嫁帶過來的。
衛大伯衛富強沒同意,他跟衛富民說你嫂子嫁過來的時候可沒這麼多的要求,還以為她是金鳳凰啊。
就因為衛大伯這句話,陳愛嬌嫁過來後都和大伯一家處的不好。
自從兩年前第一胎不小心摔倒流掉一個成型後的男嬰兒,現在又生下的是個女兒,陳愛嬌心裏買船的願望能強烈了,她覺得就是因為衛富民沒有買船所有的事情才會那麼不順利。
被她念叨久了,衛富民心裏也是這麼想的,想想衛老爹有一手蓋房子砌牆的手藝,走街串巷的給人起房子,硬是換來一磚一瓦把自家的大房子都蓋了起來。
雖然是一般的泥土房,還用木板隔層,蓋了兩層的,算上閣樓上的小間,整座大屋子加起來二十幾間房,靠著這大院子給在家的三個兒子都娶上了媳婦,在村裏算是很厲害的一戶人家了!
衛富民想想也是這樣,現在家裏幾個兒子就他還沒一份手藝了,大哥衛富強都送去隔壁縣學廚了,老三衛富兵都跟著老爹去學蓋房子了,小弟讀完大專在鎮上政府幹活,吃公家飯的還有房子住。
陳愛嬌就說了,“衛富民你再不買船,以後我回娘家,你就給我遊過去!”
衛富民不敢出聲了,這可是條大江,聽說流到市中心那段叫邕江,最寬都有上千米,水流這麼急平時坐船都不敢鬧大動靜,就算他三歲就會遊泳了,也不敢遊過去啊,這可是村裏一百多年來都還沒人敢直接遊過對岸的。
這回衛父衛母統一戰線,抱著新鮮出爐的大姐衛麗梅,這還是在他們出房門後進入衛老爹他們屋子前,陳愛嬌給娶的名字,在村話裏有去黴運的意思。
衛老爹和衛奶都很詫異,這兒媳婦還在坐月子呢,怎麼就過來了。自從三個兒子都結婚後,他們就分家了,兩老的一起過,三個兒子各過各的互不打擾,隻有在過年過節一起吃頓飯。
“二仔,你們怎麼過來了?吃過飯了嗎?”衛奶放下手中的筷子,站起來問到。
陳愛嬌把手裏的衛麗梅遞給了衛奶,“娘,孩子取名了,叫麗梅,去黴的意思,好意頭吧。”
衛奶趕忙把孩子接了過來,衛老爹看著來勢洶洶的兩人,感覺今天不能好好吃個飯了,他把手中的酒杯放下,對衛奶說到:“把孩子先帶出去哄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