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11章 第11章(1 / 2)

虞姍姍聽了這件事,想著平兒應該喜歡吃幹淨新鮮還沒有味道的東西。她了解這邊家家戶戶的做菜的習慣隻在鍋裏抹上一層薄薄的油,要麼就是燉煮。這樣的做法是省油,但是不能激發食欲的香味,完全就是為了果腹。美味就談不上了。

她的做法完全是經過不知道多少代人的改良已經非常成熟了,平兒吃著當然好吃了。當然很大原因上也是因為她舍得放料。

比如薑吧可以調味增味,這邊的人就拿來祛風寒,簡直是暴殄天物。薑切絲淹在魚肉中,也能去除一部分魚肉的腥味。

像平兒這麼對氣味敏感的人都覺得不腥,那虞姍姍的處理方法就沒有錯誤,並且,能夠讓平兒吃下東西她也很開心。

這裏的存活率實在太低,像林高氏這種一胎能完好的生下四個孩子都是拜了高香的。汪嬸子就是怕平兒到了生產的時候,熬不去,這才想法設法的讓平兒吃東西。

虞姍姍端過來的一大碗魚肉湯被平兒吃得幹幹淨淨,摸著吃撐的肚子揉起來這才開始有些不好意思起來,臉紅得滴水:“林嫂子做的魚湯太好喝,娘,我沒注意都喝完了。”

“能吃就好,不怪你。”汪嬸子哪裏會去和她計較呢,就怕她不吃呢。

虞姍姍在汪嬸家坐了一會兒就打道回府了,吃了晚飯之後把兩件毛衣最後收了一下尾。剛剛端魚過去的時候就和汪嬸子說了明天讓大山陪著她去鎮上一趟。

汪嬸子感激她送過去的魚湯讓平兒吃得心滿意足,當然就一口答應下來了。正好可以讓大山再背點柴火去賣。城裏柴火好賣得很,一捆柴火都賣四、五文,要是全是粗杆,經燒的得賣七、八文呢。

大山背著兩捆柴火就和虞姍姍一起上路了,這次沒有楊叔家的牛車了,天還沒亮兩人就出發了。虞姍姍還是背著一個破布包袱,裏麵放著她新織好的毛衣。

沒有牛車,一路上走了許久,直到天大亮了才走到城門口,三娘已經氣喘籲籲了,在路上不知道歇了多少回,腳都感覺要廢了。

難怪古人不喜歡出門,實在是太費時了,路上全是石子不好走就算了,關鍵裏鎮裏也太遠了。看著大山,一青壯男子,背著兩捆柴,雖然出了汗,但並沒有覺得很累,反而精神抖擻。虞姍姍心裏感歎,這就是差別啊。

進了城門大山要去賣柴,而虞姍姍也要去找招娣,兩人預定好回去的時辰便分開了。

“抱歉,家裏有點事來晚了一天。”虞姍姍找到招娣的時候,對著她真誠的道歉。

招娣本來就不抱希望,沒想到虞姍姍真的找上門來了:“三娘,你上次說的事情是真的?”難道棉線真的能直接做成一件衣服,那中間省去了她多少功夫,招娣不敢想了。

她的家人都說活了這麼久還沒有見到棉線能直接做成衣服的,那不賺大發了,連布都省了,那誰還去做布直接做成衣服不就好了嗎。

她當時想了想,還以為虞姍姍是哄騙她來著呢,今天看到她找上門來頓時又驚又喜的。

虞姍姍也不和她多說廢話,直接打開了自己的破布包袱,拿出了裏麵的毛衣:“你瞅瞅,看看這是不是一件衣服。”

因為時間緊迫,虞姍姍織的是兩件套頭毛衣,這種毛衣對於寒冷的冬天更加保暖,比作成開衫的好。

招娣拿著毛衣左看右瞧的,嘴裏連連驚歎:“三娘,你手真巧,這是怎麼做的?這衣服做得真密,摸上手還挺暖和,我看著就是棉線呀,怎麼就成一件衣服了。不過這衣服怎麼穿呀?”

招娣拿著衣服看遍了都沒有看到一顆袖扣,百思不得其解。

“這件毛衣是套頭的,從下麵這個大口把頭穿過去,然後把手從袖子裏穿出去。這樣冬天就不會冷了,把整個上身整整裹住。”虞姍姍向招娣展示了一下毛衣的穿法。

“我怎麼就沒有想到還可以這樣做衣服呢,這樣瞧著是方便了很多了,套上就可以了,還省得去扣紐扣呢。”招娣連連驚歎道。

“招娣你看看,這麼一件衣服賣五、六百文能賣嗎?”虞姍姍打斷她的思路,對於定價她還要向招娣請教一下。

她住在鎮裏又以賣布為生,對於城裏的物價當然是一清二楚。

“三娘這手法好,一件棉衣都要賣到一二兩銀子,自己做當然便宜許多那也要看你用多少棉花多少布,還得耗費許多時間。我剛看這件毛衣大多數人都能穿,就算大的穿了給小的穿也不用特意去改尺碼。我看賣五百五十文就正合適。”招娣很快就給出了自己的建議:“雖然說這件衣服確實不錯但是外麵還需要再套外衫,但是也比買一件棉衣劃算多了,這個價格不會讓人覺得太高,又造成很便宜的景象。買的人應該會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