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章 第一章(1 / 3)

前言:

自從盤古開天、女蝸造人、炎黃立族、始皇建封以來,人們仰觀宇宙,俯察山河,在縱橫九萬裏的國土上建立起了輝煌的文明。

在這滔滔的曆史長河中,個人的喜怒哀樂就宛如浪花一般短暫易逝,即便是王侯將相,也難以左右自己的命運。所以楊慎在為《三國演義》做開篇詞時,便提筆寫道“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淚”,借江水之無窮,感歎人生之苦短、風流之易散。

看到這裏,各位看官難免要疑惑,不是《紅樓》同人麼,何以扯到三國?開篇就談人生,出口便論命運,作者才經過幾載春秋,竟敢出此狂言?

以上數言,並非作者裝逼。而是看了紅學前輩考證的曹雪芹(賈寶玉)的身世,有感而發。

如果一個人生在王朝早期,遇上了不仁的統治者,那麼他可以向唐朝的魏征學習,良禽擇木、棄暗投明,另選明君侍奉,成就一段明主賢臣的佳話。

如果一個人生在王朝末期,遇上了不仁的統治者,那麼他則可以效陳勝、吳廣之舊事,揭竿而起,推翻殘暴的君王,為天下黎民開一片朗朗乾坤。

最慘的情形,莫過於像曹雪芹這樣,生在了清王朝的鼎盛時期,遇上了最黑暗的政治鬥爭(橫跨康雍乾三朝、持續半個世紀的頂級宮廷權謀親情大戲——九龍奪嫡),但是偏又沒有黑暗到足以改朝換代的程度。

在古代,想要實現人生價值就必須要當官,要當官就必須向害死自己親人的皇帝稱臣。這實在是一個無解的悲劇。

所以,我私以為在高鶚的續書裏,賈寶玉金榜題名的情節是非常違背曹公原意的——《紅樓夢》對封建皇權是持諷刺態度的,在前八十回中曹雪芹已經借元春之口,□□裸地把皇宮稱作“見不得人的地方”。

如果賈寶玉最後主動求取功名,就好比梁山好漢們接受了朝廷的招安。他忘記了死在宮廷陰謀鬥爭中的元春,忘記了被政治犧牲、遠嫁和親的探春,也忘記了因為跟封建禮教格格不入而被迫害致死的黛玉,從一個反抗皇權壓迫的人,變成了一個封建皇權的既得利益者。

開這篇文的初衷,就是想寫一個曹公式的人物,假如一個世家子弟既不想向傷害自己的皇權低頭,又不能徹底脫離俗世歸隱田園,他該如何在那個時代生活下去?

本文以《紅樓夢》通行本前80回為基礎改編。其他一切紅學研究成果(包括高鶚續書、劉心武解讀的紅樓、其他同人作品)都是值得尊敬的前輩之作,但不在本文的參考範圍內。

即不會出現:王熙鳳巧設掉包計、王夫人謀奪林家家產、秦可卿是廢太子的女兒、薛寶釵用毒燕窩害死林黛玉、林黛玉嫁給北靜王等情節。

寶黛西皮不可拆,happyending不可逆

目前暫定更三千,就在每晚八點半

作者是個玻璃心,你噴我就嚶嚶嚶

假語村言勿考據,三觀不合請點叉

正文:

姑老爺林如海病重垂危,想接女兒林黛玉回揚州見最後一麵的消息傳進賈府,就像一顆小石子落盡深不見底的大海裏,最初的一聲響之後,並未引起多少轟動。

除了年僅10歲的林黛玉哭得梨花帶雨,消瘦無眠;12歲的寶玉心疼得著急上火,抓耳撓腮,恨不得替林姑父死了之外,其他人都是一副淡淡的模樣。

就連黛玉的外祖母、林如海的嶽母史老太君知道了,也隻是黯然歎息一回。她最寵愛的小女兒賈敏與探花郎林如海的這段婚姻,開始的時候是郎才女貌、萬人豔羨,沒想到最後卻結出了極其苦澀的果實。

當年,黛玉之母賈敏待字閨中的時候,乃是正兒八經的國公之女、京城有名的大家閨秀。在踏破門檻的眾多求親者中選擇了家世並不出眾的林如海,是黛玉的外祖父——榮國公賈代善經過深思熟慮之後,進行的一場豪賭。

你道為何?

原來賈家以軍功起家,賈代善戎馬一生,得封榮國公之位,位列“四王八公”之首,可謂是位極人臣。

然而仗總是會打完的,國家漸漸安定下來,需要用到武將的時候隻會越來越少。賈家的後輩想要保持榮華富貴,就必須改走文官的道路——科舉入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