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0章(1 / 3)

和楊良書、楊媽媽過完生日,晚上曉光去了高振麟家。

曉光的到來,讓高振麟意外又驚喜,曹茜茹忙前忙後拿好吃的東西招待曉光,魚兒靜靜地在一邊看著曉光。

“魚兒,這是曉光哥哥。快叫哥哥!”高振麟吩咐魚兒。

魚兒沒叫曉光,曉光也隻是淡淡看了一眼魚兒,低垂著眼睛看著地麵,“我今天生日,十八歲了。”

曹茜茹歉疚地說:“對不起,曉光,我們忘了。”

高振麟起身,走進書房,拿著一個盒子出來,“曉光,這是抗戰勝利時候買的鋼筆,買來就是有一天要送給你的。”

“謝謝。”曉光道了謝,再沒說話。

看著十八歲的曉光,高振麟又想起當年自己的擔憂:要是曉光知道他和軍統特務殺害了他親生父母,該是如何的反應?知道當初自己救下他,就是為了得到一個打入延安的護身符,他會是怎樣的反應?

不,這些不能說!就把這些秘密帶進墳墓裏去吧!高振麟暗想。

打那以後,曉光每半個月會來高家度周末,和魚兒、豆豆也慢慢親熱、熟絡了,有時候會帶著魚兒出去玩兒,兄弟倆沒有了隔閡。

那隔閡,留給了他和高振麟、曹茜茹。

一九五八年人民英雄紀念碑落成的時候,高振麟糊好了一個風箏,上麵畫滿了紅葉,他打電話叫上曉光,一齊到天安門廣場放風箏。

看著飄舞在蔚藍天空上的紅葉風箏,高振麟好像看到了楊紅葉的笑顏,把淚水生生咽進肚子裏。

曉光望著風箏,說:“我和媽媽曾經約好,等到她病好了一起放風箏……”

“她能看到的。”高振麟說:“你媽媽本名叫楊櫻檸,我們認識之後,我們都喜歡在秋天去西山看紅葉,都愛上了紅葉,後來她就把名字改成了楊紅葉。”

一片紅葉引起相思,一片紅葉引起畫意,一片紅葉點燃了愛情,一片紅葉也是母親的象征。曉光回家後在日記裏寫道。

以後每年,曉光和高振麟在重陽節的時候,都會一起到西山看紅葉。

高振麟說:“西山的紅葉是天底下最美的。”

西山紅葉的紅,似火融化了高振麟和曉光之間的隔膜,父子倆漸漸走近了。

真正讓他們走近的是“文革”。

“文革”伊始,高振麟擔心自己的曆史問題被紅衛兵、造反派翻出來做文章,出乎他的意料是,曹茜茹每天安慰他,“你的工作,是上級親自安排的,和前些年潘漢年的案子不一樣,不用擔心。”

“說不擔心是假話。”高振麟搖頭,“你看看那麼多在白區工作的同誌都被打成了叛徒、特務,連老馮、老陳都被批鬥,我們能逃脫嗎?”

曹茜茹不甘心,打開箱子,從箱子底部拿出一個塑料紙包好的包,從裏麵拿出一封信,就一頁紙。高振麟看了,那是當時一個領導人寫給齊淑珍的秘密指示。現在這個人是中央“文革”領導小組的主要成員之一,在延安是負責中共特工工作的兩大領導人之一。

高振麟說:“希望這個能管用!”

這封信沒有起到作用,很快高振麟夫婦以特務、漢奸之罪被關押。關押期間,曉光擔負起了照顧魚兒的責任。後來家屬可以探監了,曉光帶領著魚兒和豆豆去看高振麟和曹茜茹。

這讓高振麟和曹茜茹放心和欣慰。

有天,外調的人來到監獄,找到高振麟調查遠在西安金老板的事情:他被揪了出來,在勞改。高振麟聞知,馬上寫了證明,寫出當年金老板給他傳遞過情報、掩護過同誌。證明著重寫了老石犧牲的事情,要他們去找老石的老婆證明。老石的老婆是窮苦人出身,又在延安工作,後來又到西柏坡工作過,現在已經是領導了,沒有被打倒。她接到高振麟的證明信,站出來為金老板作證,才讓金老板沒有受到多少折磨,勞改五年後釋放,回到鹹陽老家養老,直到一九七四年去世。

一九七三年,高振麟夫婦被釋放。次年國慶節,高振麟夫婦、曉光一家去西安拜謁老石的墳墓,祭奠老石。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期,高振麟夫婦退休。退休不到兩年,曹茜茹有天出去買東西,過馬路時不幸遭遇車禍身亡,沒有給高振麟留下隻言片語。

魚兒和魚兒媳婦說服高振麟,於是他搬去和他們一家三口同住。魚兒隻要了一個孩子,是個兒子。和魚兒相反,豆豆結婚後生了三個孩子,老大和老三是閨女,老二是兒子。豆豆一家每個周末都會來看望高振麟。看著眼前的兒孫,高振麟逐漸驅散了曹茜茹去世帶給他的悲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