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一眾將領領兵外出,許都並未顯得空落,反倒越發的熱鬧起來。經過長途跋涉,青兗工坊的工匠們及其家眷終於從東郡來到了許都。漢醫院的許都分院亦在太極宮的西麵安了家,其隔壁,便是早前在許都為一眾知識分子津津樂道的“一間書齋”。
隨著許都分院的落成,書齋臨門的書櫃之中,赫然多了一本新書《青囊書》,一群不顧戰爭之險,遠道而來的醫者正圍在書櫃之前,爭搶這存貨不過數十的新書。
隔壁,滿頭銀絲卻紅光滿麵的華佗正小心翼翼的擺弄著一架造型古怪的器具,器具孩童手臂大小,通體鐵鑄,分上中下三部分,上部為一個可伸縮的圓筒,中部一個鐵鑄的小方台子,下部底座之上,有一麵能調節方向的小圓鏡。
這自然便是曹子恒老久之前承諾給華佗的顯微鏡。
旁邊,一個邋裏邋遢的獨眼老道人正焦急的等待著並不停的問道:“元化老弟,到底好了沒?快讓老道我再看一眼。”
華佗不耐煩的應道:“催什麼催,再把寶貝弄壞了就誰都沒得看。”
一盞茶後,華佗終於調試好了顯微鏡,讓開身體,嘴裏嚷嚷道:“好了,你老悠著點。”
老道人自然便是左慈,這位聞名天下的老道與華佗乃是舊識,這年頭的醫者,大都會向道教之人求教一些黃老之道的學問,而道人,亦多涉醫道,華佗年輕時便是這樣遇上左慈,並與之成為了好友。
興平二年,在告誡過吳景後,左慈再度開始了他的遊曆之旅,路過南陽之時,想起華佗這位舊友,便改道來到許都。
正巧遇上書齋中擺上新印的《青囊書》,被書中很多有趣的觀點所吸引,正感歎與老友醫道大進,又疑惑於書中很多觀點頗有空口說大話之嫌。找到華佗後一番詢問,便見識到了顯微鏡這個所謂的仙家寶貝。
“譬如三千大千世界、所有草木叢林、稻麻竹葦、山石微塵。一物一數、作一恒河。一恒河沙、一沙一界。一界之內、一塵一劫。一劫之內、所積塵數、盡充為劫。梵網之說果然有點門道。”一邊如此說著,初次用肉眼見識了微觀世界,太過激動的左慈老道在移動載玻片之時用力過猛,纖薄的載玻片被其掰成了兩截。當時可把華佗給心疼壞了。
顯微鏡這精巧之物,製作起來極其費事費力,即便是那看著不起眼的載玻片,亦花費了大匠們不少的心思,最終的合格品亦不過十餘片。
如今大戰已臨,工坊中幾個大匠都都圍著軍需忙活,可沒有誰得空給他補上損壞的零件。
氣急敗壞的華佗當即把左慈趕出門去,可後來又敵不過老友的死纏爛打,才有了前頭的一幕。
在對著自己的毛發過足眼癮後,這位邋遢的老道跟著華佗來到了客房,喝了盞清茶後,問道:“元放老弟,這樣的寶貝真能許我一個?”
“可以是可以,隻是錢你得掏,那東西可不便宜。隻是如今工坊能造此物的大匠手上都有大活,暫時是沒有這閑工夫的。你老怕是得等到北邊那分出勝負。至於我這個,你更別想了。”
見華佗提起北邊形勢,左慈近百歲人,自然品出了點什麼,道:“怎地,那位二公子也好黃老之道,想老道為其解惑了?隻是老道別的能力沒有,隻得一身神神道道的騙人把戲,不正是其最不待見之事麼?前幾年在雍丘,那玄機子的一身鬼皮可著實剝得精彩之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