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第26章 第二十六章(1 / 2)

五月,曹丕病重的消息傳來。雖然傳聞中曹丕的病情似乎十分嚴重,但絕大多數人對這個傳聞還是抱有警惕。更多人還是覺得,今日傳曹丕病重,說不定明天他就痊愈了。

因此,對於漢、吳而言,更多是在觀望著曹魏局勢的變動。

諸葛朔深知曹丕這一次在劫難逃,可惜他又不能說,隻能靜觀其變了。

與曹丕病重消息同時傳來的,就是孟達的信件了。

與其他人不同,孟達幾乎是在收到曹丕病重的消息的時候就大驚失色。迅速想起了一年前,那個前來告知他“他最大的貴人將於夏日命喪黃泉”的小道士。

孟達迅速返回書房,提筆寫下一封信件。叫來了手下最為心腹的下屬,讓他速速前往蜀地乘煙觀找人。

如果說諸葛朔來時,孟達隻有一成相信他的話。那麼現在,孟達對他的信任可以說是到達了頂峰。要知道,那可是一國之君!能預知普通人命運的尚且都能被稱之為仙人,更不用說早早預知一國之君命運的人了。

盡管曹丕現在還隻是病重,但孟達畢竟是魏國大臣,對曹丕和朝堂的消息也知曉更多。也明白,這一次曹丕的病很有可能無力回天了。

諸葛朔就是在這個時候收到孟達的來信的,他的手下心腹還在乘煙觀候著。諸葛朔仔細思索之後,提筆回信。

他並沒有告訴孟達應該怎麼做,而是給孟達描述了一番他在曆史上真正的結局,這樣就足夠了。

當然,他還不忘記對孟達未來的心理活動進行描述。

對於孟達來說,收到回信的時候,如同晴天霹靂。倒不是因為他最終被司馬懿困死在新城這個結局意外,而是這封信中,對他的行為描述簡直比他自己還要了解他自己。

他試著勾勒了一下信中的場景,發現若是他親自麵對,定然也會如同信上一般做的。(廢話,因為他曆史上本就是這麼做的)不管是在漢魏之間搖擺,還是因為收到司馬懿的信件而放下戒心,亦或是自以為司馬懿的大軍到不了新城。

同時,他也由這封信中,自然而然地聯想到了諸葛朔所說的“鷹視狼顧的惡氣”是誰,不由得脊背發涼。

若是放在以前,他也不會這麼認真地看一個道士寫下的他的未來,可是現在這個道士能預測出君王的死期——

孟達不能不信了,可這道士由以自己不通朝堂之事為由沒有給他任何的解決方法,並且還表示自己即將前往東吳雲遊,與他緣分已盡,讓他自求多福。孟達緊皺眉頭,不過這也是個好事,至少說明這個道士也不是蜀地派來離間的人。

如今孟達也明白,他隻有乘亂作出選擇,才能保住性命。可是,如今魏國朝堂之上,他的靠山好友紛紛離世。雖然信中提過,新帝對他沒有多少防備,但是又有申儀和司馬懿虎視眈眈。

孟達將眼神移到了地圖上的蜀地,可是他又曾背叛過劉備,蜀地朝堂難道就能真正相信他?

孟達幾乎好幾天將自己困於書房之中想辦法,魏國不行,蜀地也信不了,可搖擺於兩國之間也得不到什麼好果子吃。急得他是熱鍋上的螞蟻團團轉。

比起孟達的著急,諸葛朔就輕鬆很多了。隻需靜待孟達聯係蜀地的消息就好,就算孟達並非真心投降於蜀地,收了那封信之後,他對魏國的不信任程度可以說是大大加深。而且,他也料定孟達不會提起與道士相見一事。畢竟,不會有人想把自己是個反複無常沒什麼頭腦的小人這種事往外說的。

果然,還未等曹丕病逝的消息傳來,孟達就自己找上門來了。他寫了一封信給交情匪淺的李嚴,信中裏裏外外皆是表達了他在曹魏搖搖欲墜的處境。

這封信很快就被呈到了丞相府,諸葛亮讀完此信後,對丞相府眾人說到,“看來,曹丕的確是病入膏肓了。”

蔣琬也仔細看過信後說到,“孟達本就是根基不穩的降將,若非曹丕、夏侯尚力保,恐怕不說官位,就連性命也是不保的。”

馬謖也讚同蔣琬的說法,“如今他自覺不保,可見曹丕已然是藥石無醫了。”

“可這孟達到底是個反複無常之人”,楊儀不禁蹙眉,“萬一他隻是試探呢?”

“他不會試探”,蔣琬反駁了楊儀,“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與正方兄書信來往,必然是有極大風險在身的。”

諸葛亮聽完蔣琬的話之後,點頭表示同意,“公琰所說不錯,孟達在魏之情勢,亮也有所了解。上有司馬懿虎視眈眈,下又與申儀交惡。不過,亮倒是未曾料到他會於此刻便與我交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