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序1 於丹(1 / 1)

通透

戴軍的文字通透。

現在通透的東西越來越稀罕了,從城市的天空到我們的呼吸。

人間故事更是如此,有深情的人常常少悟性,容易執迷;有悟性的人常常不勇敢,容易冷漠。而通透是什麼呢?是敢帶著份真情投入進去,又憑著份悟性超越出來,信和愛都還在,但多了點兒清澈的慈悲。

這個世上關於愛恨情仇最好的終點不是對與錯的答案,而是一份安之若素的坦然。最難的情關能難到什麼程度?戴軍說:“這世上再重要的人離去都不會妨礙到他人。就像被割去的是你身上不致命的器官一樣,會疼會流血,但要不了你的命。能要你命的一定是你自己不想活了。”

其實,我們自己大多也有過這樣的感受,疼得死去活來時以為被掏走了心髒,血止住才發現摘掉的不過是發炎的闌尾。

大凡遇見過不去的事,我們有兩種方法去解決,一是把事化小,二是讓自己的心比事更大。通常我們按前一種辦法去對付事情,而戴軍走的是後一種路子:心養得大,事自然就小了。

如果以為人把事看開就失去了是非標準,那還真是錯了,戴軍正色在他文章裏質問:“我們的基礎教育都是怎麼了,出了什麼問題了?為什麼在改革開放三十年後的今天,還會有這麼多二十歲的法盲?”戴軍灑脫之後還有擔當,毫不含糊。

喜歡上戴軍的這份通透起初是因為他寫故事好看,後來才意識到,他的高明是把道理說得讓人不煩,比如“這個世界上是件商品都有價,但不把自己當成商品的都無價”。像詩人一樣去講理,不拉架勢就能服人,這是高手。

看戴軍專欄一晃幾年了,每次拿了雜誌就從後往前翻,好在戴軍很有信譽,從不開天窗。一篇篇看下來,還是會好奇:這份通透經曆過怎樣的前世今生?戴軍說:“人生所有的希望,都是在絕望中得到了領悟,而人生所有的幸福,都是在放棄後才得到了補償啊。”

能通達,不知道絕望過多少次;能透徹,不知道放棄過多少回。終於到了且通且透這個份兒上,掛著雲淡風輕那點笑意,回顧所來徑,蒼蒼橫翠微。好在,該領悟的,他都在筆下告訴我們了,該補償的,也都已經蘊涵在他的生命中。

作為戴軍的讀者和朋友,這麼一想,就從隱約的心疼裏生發出歡喜,由衷歡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