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靜想一想,如果帕托氣急敗壞,莫塔的目的豈不得逞了嗎?說明他完全中計了。而在生活中,這種想法經常包圍著我們,霸占著思考其他工作的精力,讓我們在不自知的情況下成了一個連自己都討厭的人。
也許對方的行為惡劣、態度惡毒,你討厭他,你恨他,但隻要你不是他,你就不能改變他。如果你撿起對方的壞情緒裝進了自己的內心,你的平靜和幸福自此就被打破了。你的行為會變成對方映射出來的影子,他很討厭,你會變得比他更加討厭;他很歹毒,你會變得比他歹毒更多。
結果就是,對方影響到了你,也順利地改變了你,讓你變得一團糟糕。你想變成這樣的自己嗎?
這並不是說我們就要對他人的惡劣行徑毫無防範、聽之任之,而是要在麵對這種狀況的時候提醒自己--千萬不要受到他人的行為影響,要盡快從不良的情緒中走出來,保持良好的心態,才能把最重要的事情做好。
不要把“匡扶正義”當成必需品
人們從生下來就渴望公平與正義,這是人的天性。所以,當人們受到傷害和委屈的時候,他們就希望能有一個渠道來排解。而報複和以牙還牙的行為,似乎就成為了無可厚非,甚至被大眾“同情和支持”的方式。有的人會給自己的報複行為包上一層漂亮的外衣,稱自己為“匡扶正義”。
“有些人就該遭受懲罰,我這麼做是替天行道。”憤世嫉俗的查爾斯總是這樣說,他覺得自己就是正義的化身,所以每當身邊的朋友受了委屈,他都會貢獻一頓拳腳給那個理應受懲罰的人。後來,醫生查出他有嚴重的暴力傾向和性格缺陷。
我們生活中有很多查爾斯這樣的人,有些人確實應該受到懲罰,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有責任去做那個“判官”,匡扶正義不能當成自己的生活必需品,更不能視為自己的人生信仰。而且,即便為自己伸張正義,也需要通過合理合法的途徑,千萬不能因為一時之氣觸犯了法律。在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你種下了什麼因,就會得到什麼果。如果你相信“因果輪回”,那麼就很容易寬解自己,因為壞人遲早自食惡果,正義自然會被伸張,而你如果采取極端行為,不但於事無補,反而增添更大的麻煩。沒錯,這就是寬恕的信仰所能帶給我們的心態。
站在“敵人”的角度考慮一下問題
有很多問題是被我們自己的感性放大的,將正常的爭論事件視作了敵對情緒,但事實並沒有那麼嚴重。打個比方說,有人做了許多壞事,讓你很憤怒,但是你如果站到對方的世界裏看問題,會發現那個人可能並不壞。從他們的角度來說,他們的所作所為不過是在完成一件自己認為正確的事情。
李麗說,她在公司最大的敵人就是財務部的經理肖強,每次他們市場部的預算都被財務部打回來,原因總是兩個字“超額”。李麗認為,一定是肖強跟自己過不去。因為他倆過去在工作上有一些過節,肖強一定是借著這個關卡在為難自己。
因此,李麗也經常在肖強負責的項目上動“手腳”,和他對著幹。慢慢地,兩個人之間的工作矛盾變成了私人恩怨,整個辦公室都彌漫著他們明爭暗鬥的火藥味。
但事實呢,真相是什麼?難道他們真的是水火不容的敵人嗎?顯然不是。肖強的工作受到公司預算的製約,他必須在自己的職責內嚴格地控製每一筆支出。市場部本就是一家公司最能花錢的部門,李麗的預算被打回來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但李麗隻是站在自己的立場考慮,把肖強想象成了自己在公司最“惡毒”的敵人,搞壞了兩人的關係,結果也沒得到什麼好處。
所以,試著從“敵人”的角度看待一些問題,當仇恨即將生成的時候,多想想他人積極的一麵。如果你發現“敵人”的行為隻不過是普通人的缺點表現而已,那麼你就很容易原諒對方了。
也許我們的建議並不能完全化解你的仇恨--你無法從敵人身上看到任何值得原諒的東西,也從來不相信寬恕的心態可以解決什麼實質問題,而且重要的是,有人說:“格蘭德,我已經用盡了全力,卻也無法放棄仇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