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心理包袱,你就能睡個踏實覺(1)(1 / 1)

◎想擺脫失眠的困擾,首先要去除入睡困難的自我心理暗示。

心理案例

張為是一家證券公司的職員。大學畢業不過1年多,從前號稱躺下“雷打不動”的好漢,如今卻開始夜夜難眠。以前他一直覺得自己好動、開朗,有什麼事,睡一覺、踢一場球就好了。但是,遇到找工作的煩惱後,這些舊招數統統失靈。他在證券公司工作總覺得專業不對口,做了一年多,隻是個跑腿的小角色。

過了年,他就開始醞釀跳槽。原以為名校理科的背景會讓他很快找到稱心如意的工作,但是一個多月了,一點進展也沒有。工作沒著落,張為失眠更嚴重了。過年後,他發現入睡變得比較困難,在床上輾轉反側一個小時,到了半夜,又會自動醒過來,然後繼續輾轉。每天晚上都要折騰這麼兩三次。有時他故意晚點入睡,結果睡晚了也會很早就醒,然後就再也睡不著了。

心理透視

近些年,人們的生活節奏明顯加快,工作競爭日益激烈,精神負擔越來越重,很多人因此經常出現失眠、頭痛、精神疲憊、健忘和煩躁的症狀。專家表示,當人體長期處於焦慮不安、苦悶煩惱的狀態下時,大腦會處於緊張和過度疲勞狀態,久而久之,大腦皮層的興奮和抑製功能失調,就會導致頭痛和失眠。

導致失眠的原因很多,比如,不能正確看待夢,認為夢是睡眠不佳的表現,對人體有害,甚至有人誤認為多夢就是失眠;期待某人或做某事而擔心睡過頭誤事,因而常出現早醒;幼年時受到過某些心靈創傷並留下陰影,以至於成年後受到類似的創傷性刺激時,就會使被壓抑在潛意識的童年創傷性心理反應再現,重演童年時期的失眠現象;長期服用安眠藥,導致對藥物的依賴等等。

由於失眠的原因多樣,所以其具體表現也因人而異:有些人表現為入睡困難,上床後很長時間翻來覆去睡不著,胡思亂想,越是想睡,大腦越是靜不下來;有些人睡眠表淺、易驚醒,醒後難以入睡,晨醒過早;有些人隻睡兩三個小時或徹夜難眠,即便睡著了也是處於一種似睡非睡的狀態,夢多而且常做噩夢,睡醒之後仍不解乏。

很多人常為失眠苦惱不已,以至於害怕睡覺,結果形成惡性循環,晚上休息不好,白天頭暈昏沉,出現頭脹頭痛、頭腦不清醒、精神萎靡、心煩意亂、愛發脾氣、記憶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狀,令人煩不勝煩。

心理診治

失眠可分為短期失眠與慢性失眠,短期失眠是指一晚或者數晚的失眠,多由心理創傷或重大生活事件引起,可以不在意,當緊張興奮過後,睡眠自然恢複正常。慢性失眠是每周失眠3個晚上以上,持續一個月以上,其原因較多,正確的處理方法如下:

★睡覺時先別急於躺下

失眠嚴重時,睡覺時先別急於躺下,失眠的人躺下後會進入思維活躍的狀態和焦慮的狀態。所以先坐著,什麼都不想,有點兒雜念也沒關係,隻要別專門去想事情就可以。告訴自己,就是放鬆,自然緩慢地呼吸,身體盡量不要動,心裏別著急。

第一步,坐到心平氣和。第二步,坐著坐著會自然感覺到心髒運動越來越平和,身體內部充分放鬆,呼吸由淺而自然變深,由急促而變緩慢。道家有一種胎吸的說法,其實就是自然地緩慢地呼吸,這樣會對人體有很大的好處。第三步,你會漸漸發困,困得不行了,就可以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