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在柳青的記憶裏,老家這個縣城在往後的一年多也沒有出現過疫情。
隻能說運氣還比較好。
穿過縣城之後,再開了十多裏,丁芸的那一輛勞斯萊斯從一個分道口拐進去。
柳青指揮著葉默:“繼續往前麵開。”
葉默聽到了柳青和丁芸的電話,知道他們母子倆並不往一個地方去,對柳青的指揮並沒有覺得奇怪,繼續往前開著。
在後麵,蘇綺的那一輛寶馬也就隔了十多米的樣子,緊跟而上。
經過了一個鎮,又經過一個鎮,開出後麵那個鎮,右邊又有一條分岔口,柳青及時提醒,葉默方向盤一打,就往那個分叉口開進去。
那是他們這個鎮上的鄉村公路,經過五六個村子,就會到他老家。
從縣城到家的那一段路,柳青比較熟悉。
因為舍不得車費,他曾經多次踩著單車從家裏到縣城,給他父親買藥。
往返四十多公裏,要大半天的時間。
來回的次數多了,對那一段路自然熟悉得很。
隻不過這十幾年鄉鎮發展還是比較大的,從村裏到鎮上那十幾裏的路,由原來坑坑窪窪的泥土路變成了現在的水泥路。
第一次發現那一段路變成水泥路的時候,柳青心裏還生出一個念頭:
“現在要踩單車到縣城去,應該會輕鬆很多了吧?”
鄉村公路雖然是水泥路,但是路麵沒有縣級公路那麼寬,路口那裏還放了兩個大水泥墩,將路麵進一步收窄,目的就是不讓大卡車進來。
就這樣的路麵,載重量大的卡車進來,沒幾趟就會把它壓壞。
路麵可以允許兩輛中巴車擦身而過,不過要過得小心翼翼的。
小車倒是無妨。
到了這裏,葉默開車的速度又慢了很多。
路兩邊就有人家,這要是開快了,指不定就會把別人家養的雞犬什麼的給壓死。
葉默是北方人,第一次來到南方農村,感覺挺新鮮的,對柳青說:“你們這挺不錯的。”
現在已經是春天,路兩邊都是肆無忌憚的翠綠,讓剛剛從水泥森林中出來的他們感覺特別的幸福。
柳青點頭:“我也覺得挺不錯的,我以前就想過,有錢了就不在城市裏混了,回到農村,蓋一棟大別墅,養兩條狗,養幾十隻雞,種點菜,在這裏養老得了。”
“你現在也有了錢,怎麼不這樣做呢?”葉默好奇的問道。
柳青歎了一口氣:“那個時候,我怎麼可能會想到有現在這麼多的錢?當我發現我在城市裏買一棟大別墅也可以輕鬆過日子的時候,就沒有來鄉下養老的念頭了。”
很多人想老了到鄉下養老,說是喜歡鄉下的寧靜,實際上喜歡的是鄉下的低消費。
真正的有錢人,還是更喜歡城市裏麵的生活。
特別是那些年輕人,沒有幾個能在鄉下呆下去的。
柳青以前最大的夢想,就是買彩票中個五百萬,然後就不打工了,花個百來萬在農村蓋一棟小別墅,剩下的錢存銀行,一年也有個十來萬的利息收入,那就可以優哉遊哉的過上幸福的養老生活了。
可是現在已經是億萬富翁,在大城市裏麵都可以悠哉遊哉的過日子,完全用不著來農村小心翼翼的過日子。
農村還是有著很多不方便的。
一路開過去,有的房子很破舊,門前都已經長滿了荒草,一看就是很長時間沒人住的。
有的房子蓋得挺豪華的,裏麵的裝修不知道,從外觀上來看就跟小別墅一樣。
這些年,農村人的生活條件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隻不過大量的人口湧入城市,留守在農村的基本上是些老人小孩。
路邊有時候也能看到墳塋、墓碑,看到色彩豔麗的靈旗。
靈旗,又叫招魂幡,這邊清明節的時候,會插在墳頭,給逝去的親人招魂。
路邊經過的店子裏麵,就有賣這個的。
車繼續往裏開著,終於開到了柳青出生的那個村子。
到了路邊一家店鋪那裏,柳青讓葉默停了下來。
那家店鋪正在一個路口。
那一條路,通向一座山。
柳青的父親,就埋葬在那一座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