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蘇音把柳三那天拿來的大米,舀出一些煮了粥,昨天買的白蘿卜切成絲撒上鹽鹵了一小會兒,放油下鍋清炒。
沒有其他麵食,為了扛餓,粥煮的特別稠,餘生還是吃了三大碗,蘇音好想問:世子爺,山珍海味和粥哪個好吃?!
不論粥好不好吃,也隻能再吃一兩頓,在沒有賺到錢之前就隻剩下麵粉了。
兩人兜裏這點錢對於即將到來的寒冬用杯水車薪形容都是寬慰。
西北的冬天沒有青菜可買,新鮮蔬菜就是土豆、蘿卜這些容易低溫儲存的根莖菜係,大白菜都很少,葉子菜是一根都看不見。
有菜窖是最好的,能存很多土豆和蘿卜,西北的冬天土豆是既能當主食又能做菜的一類作物。
餘生這裏沒有菜窖,沒有地方存貯土豆、蘿卜。
對於挖菜窖,蘇音心裏是有想法的。她覺得她在這裏超不過一兩個就能回去,暫時就沒有考慮。
但是必須要醃鹹菜醃沙蔥,才能保證他倆每天有副食搭配主食。
單單是醃沙蔥醃鹹菜,需要買缸買壇子、還要買沙蔥、芥藍、蘿卜、食鹽等等這些都需要錢,蘇音按照昨天買的蘿卜價格計算了一下,這些東西準備全,至少要兩百塊錢。
對於兜裏還剩兩塊多錢的蘇音來說,兩百那是天文數字。
先不管了,當務之急是先把廚房雜物間改造完,再想賺錢的事。
不能兩個人總睡一張床,最好把房間一分為二,中間再弄一堵牆,這樣既方便個人、屋裏還能更暖和些。
現在才十月末,還沒下雪,等到進了臘月會更冷,屋裏就這一個鐵爐子,水都會凍結冰,更別說人了。
蘇音從桌子的抽屜裏找出筆和幾張素潔的紙,之前的餘醫生也是有學問的主,雜物間還堆著好些書呢。
不過醫學方麵的多一些,蘇音看不懂,估計世子餘生更看不懂。
“這間屋子東西向、南北向都是五米到六米的距離。
我是這樣想的,我們把鐵爐子挪到離門一米半的位置,把廚房的置物架靠牆放。
然後在房子中間、從爐子到後牆再砌上一堵牆,中空的,可以當火牆給屋裏保暖散熱。”
蘇音這麼說著,本以為餘生會看不懂,他們那時候不都是用炭火盆嘛。
其實不然,餘生不僅看懂了,還提了建設性意見。
“中間這堵牆和原來廚房的隔牆接上還能省磚。”
“廚房隔牆是單磚,那樣我們就得在補上一層,造成空牆,當成煙道才能散熱。”
“拆下來的鐵皮爐筒也能用上。”
“用上,怎麼用?”蘇音可沒把鐵皮爐筒計劃上,有了空牆保溫散熱,就用不上鐵皮爐筒了。
“可以把他鑲嵌在牆表麵,鐵皮散熱比牆磚快。”
刮目相看,這提議真不錯,這樣回到家生火,屋裏很快就會升溫。
“還有就是這自來水管,原地不動。”
餘生點頭,那玩意倆人可沒辦法移動,就留在原來的位置吧。好在管子原來就靠邊,不礙事。
說幹就幹,蘇音還是把割麥子穿的那件男裝穿上,唐娟給的新衣服折好,放在床上。
開門出去,果然比昨天就冷了幾度,地上有水窪的地方已經結了冰。
最後麵的房子和餘生這裏,隻隔著三排高聳的銀杏,拐過來蘇音才發現,餘生家後麵有好大一塊空地,至少二十多米的距離才到銀杏樹林。
過了樹林就是幾間和餘生家一樣的宿舍房,最東側靠近路邊的那間年久無人居住,都散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