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回 招賢納士準其投誠 合意同心何妨結拜(3 / 3)

此時酒宴已設擺齊備,鍾雄遜讓再三,仍是智爺、北俠上座,自己下位相陪。飲酒之間,鍾雄又道:“既承智兄指教,我這殿上……”剛說至此,自己不由地笑了,道:“還敢忝顏稱‘殿’。我這廳上,匾額應當換個名色方好。”智爺道:“若論匾額,名色極多,若是晦了不好,不貼切也不好,總要雅俗共賞,使人一見即明,方覺恰當。”仰麵想了一想,道:“卻倒有個名色,正對寨主招募賢豪之意。”鍾雄道:“是何名色?”

智化道:“就是‘思齊堂’三字。雖則俗些,卻倒現成,‘見賢思齊焉’。此處原是待賢之所,寨主卻又求賢若渴。既日思齊,是已見了賢了,必思與賢齊,然後不負所見。正是說寨主已得賢豪之意。然而這‘賢’字,弟等卻擔不起。”鍾雄道:“智兄太謙了。今日初會,就教導弟歸於正道,非賢而何?我正當思齊,好極,好極!清而且醒,容易明白。”立刻吩咐虞侯,即到船場取木料,換去匾額。

三人傳杯換盞,互相議論,無非是行俠尚義,把個鍾雄樂得手舞足蹈,深恨相見之晚,情願與北俠、智化結為異姓兄弟。智化因見鍾雄英爽,而且有意收伏他,隻得應允。哪知鍾雄是個性急人,登時叫虞侯備了香燭,敘了年庚,就在神前立盟。北俠居長,鍾雄次之,智化第三。結拜之後,複又入席。你兄我弟,這一番暢快,樂不可言。鍾雄又派人到後麵把世子喚出來。原來鍾雄有一男一女,女名亞男,年方十四歲,子名鍾麟,年方七歲,不多時鍾麟來至廳上。鍾雄道:“過來拜了歐陽伯父。”北俠躬身還禮。鍾雄斷斷不依,然後又道:“這是你智叔父。”鍾麟也拜了。智化拉著鍾麟細看,見他方麵大耳,目秀眉清,頭戴束發金冠,身穿立水蟒袍。問了幾句言語,鍾麟應答如流。智化暗道:“此子相貌非凡,我今既受了此子之拜,將來若負此拜,如何對的過他呢?”便叫虞侯送入後麵去了。鍾雄道:“智賢弟看此子如何?”智化道:“好則好矣,小弟又要直言了。方才侄兒出來,嚇了小弟一跳,真不象我兄的兒郎,竟仿佛守缺的太子。似此如何使得?再者,世子之稱亦屬越禮,總宜改稱公子為是。”鍾雄拍手大樂道:“賢弟見教,是極,是極。劣兄從命。”回頭便吩咐虞侯人等,從此改稱公子。

你道鍾雄既能言聽計從,說什麼就改什麼,智化何不勸他棄邪歸正呢,豈不省事,又何必後文費許多周折呢?這又有個緣故。鍾雄據占軍山,非止一日,那一派驕侈倨傲,同流合汙,已然習慣性成,如何一時能夠改的來呢?即或悛改,稍不如意必至依然照舊,那不成了反複小人了麼?就是智化今日勸他換了鬧龍服色,除了銀安匾額,改了世子名號,也是試探鍾雄服善不服善。他要不服善,情願以賊寇逆叛終其身,那就另有一番剿滅的謀略。誰知鍾雄不但服善,而且勇於改悔,知時務者呼為俊傑。他既是好人,智化焉有不勸他之理。所以後文智化委曲婉轉,務必叫鍾雄歸於正道,方見為朋友的一番苦心。

是日三人飲酒談心,至更深夜靜方散。北俠與智爺同居一處。智爺又與北俠商議,如何搭救沙龍、展昭。便定計策,必須如此如此方妥。商議已畢,方才安歇。不知如何救他二人,且聽下回分解。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