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前排的一位高個子日本人站起來提問:“我在南京辦工廠,我與南京人接觸中感覺有些人不歡迎日本人,我想知道,南京政府是如何教育市民的?”我們同行者中的成東紅女士回答了這個問題,她是政府機關的工作人員,她說:“對於曾經遭受過日軍傷害的南京人民,這種記憶是永久的。***但是,南京市民始終把軍國主義和日本人民加以區別,始終把動侵略戰爭的頭目和一般士兵加以區別。特別重要的是,深明大義的南京市民認為:曆史是曆史,友好歸友好。對於愛好和平和正常經濟合作的日本朋友,南京人民是歡迎和友好的!”“我的母親和倪翠萍媽媽差不多年齡,我父親也參加過侵華戰爭,戰敗後回到日本,很孤獨,他不知道自己是站在民族主義的立場上,為日本而戰。所以沒有文化理解不了曆史,今天有這樣的機會來了解曆史,我非常感謝!”有著兩個女兒的荒川敏子深沉地說。這是熊本第161章會。集會快結束時,一個老婦人走上前來,向我們躹躬致意。她說,她丈夫是和尚,她多次去過南京,她丈夫經常在為中國的死難者祈禱。
12月13日下午,我們參加熊本市的天草集會。會場上來了不少人。主席台上方懸掛著“前事不忘,和平恒久”八個大字的紅色橫幅。矮矮胖胖的生駒先生滿臉笑容地作開場白:“我們天草區證集會是第161章會的氣氛不太協調,但我們是用和平的歌聲告訴人們:不要侵略,不要戰爭!”保村先生說話了:“剛才我們聽了歡樂曲子,現在開始沉重的話題。倪媽媽11歲時,她的父母被占領南京的日本兵打死了,她自己受了傷。徐先生寫了《南京大屠殺》,他們能專程到日本來演講,我們特別高興,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吧。”倪翠萍老人講述完她的悲慘經曆後,兩個二十歲左右的女孩子走上前來和老人緊緊擁抱,三個人都哭了。
這是一個特別的日子,又是在一個特別的地方,我在正式表演講前,有感而地講了一段即興的。我說:
今天是一個特殊的日子了。66年前的今天,侵華日軍攻占了南京,開始了長達一個多月的南京大屠殺。今天,南京舉行了紀念集會,成千上萬人向遇難者致哀,新鑄造的警世銅鍾進行撞鍾儀式,全城警報長鳴,以警示今天的人們不要忘記66年前的這一場災難。今天,我們來自南京的三位代表,參加天草的集會,是有特殊意義的。攻占南京的日軍中,就有穀壽夫帶領的熊本第161章會結束後,許多人拿著我寫的《南京大屠殺》中文本和日文本要我簽名,在會場上服務的日本朋友說:“今天帶來的三十本書都賣完了。”當晚在本渡的七海隴中國餐館吃飯,出來迎接的是一位端莊的中年婦女,她滿臉笑容地和我們打招呼:“你們是中國人?”她高興地自我介紹說是台灣人,二十三歲來日本,已經三十年了。她說丈夫是日本人,她老家在福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