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第6章 艱難的李聽雨(2 / 3)

李聽雨拿在手裏笑道:“這次字竟然還不錯!隻是,這詩……”見小妹兩眼盯著自己,一副求表揚的樣子,又換了說辭:“詩還不錯,就是有些直白了,後三句和第一句關係不大,起轉承合力度不夠。多練練就好了。”

李湘蘿聽著三哥的話半信半疑,又道:“那你覺得這一首呢?”又把另一首寫下來。李聽雨敲著桌子看了看,說道:“這首也還湊合,隻是有些落了套路。”

李湘蘿笑道:“丁大姑娘也是這麼說的。”

李聽雨問道:“就這幾首嗎?”

“還有一首,不過我們大家都沒有看到。是我未來的嫂嫂寫的。”李湘蘿擠了擠眼睛促狹笑道。

“什麼嫂嫂?不要胡說了。”李聽雨皺了皺眉頭,難道便宜娘又給他操心婚事了?要是讓他這個新中國十佳好青年在宋朝待一輩子,那真是世界上最悲慘的事。

人生真是艱難啊!

世界上果然沒有白拿的錢,好想揍葉若飛兄弟倆怎麼辦?

想到這裏,李聽雨就有點沮喪。他穿越前是個程序員,是特種兵退伍的,頗有幾分功夫。當時葉若飛葉若揚兄弟兩個找上他的時候,他正趕上缺錢,再加上其他的一點瑣事,所以沒怎麼考慮就同意了。現在想想,當時真的是缺乏考慮了呀。

剛穿過來的時候,這具身體的血都快流幹了,李聽雨憑著強大的求生意誌才活下來。幸虧這身體武功底子不錯,他又堅持康複鍛煉,這還調養了一年多才好起來。

就因為出了事,李聽雨的父親母親從那以後再也不許他靠近六仙山一步。葉若煙和林瑾又是魂穿,也不知道穿在了什麼人身上,搞得他找人都不知道從何找起。後來好容易憑著自己的半瓶子文學功底在大宋文藝青年圈子裏混了個臉熟,還搭上了丁相四子和楚王世子這條線。李聽雨這才想起來用後人耳熟能詳的詩來探路。

他假裝從別處聽說一句,從別人那裏打聽作者,能說出作者的,自然就是現代人了。

誰知道都好久了,居然都沒有任何動靜。他一度懷疑這倆人難道穿越到了貧民窟?或者根本不在大宋地界?或者淪落到不該淪落的地方?(大霧……)

為此李聽雨還偷偷喬裝探了一次大宋紅燈區。結果被李宗簡知道了,家法伺候了一頓,被禁足一個月。這次能夠去丁府,還是因為楚王世子的帖子才讓李宗簡放行。

“三哥,三哥?你怎麼又發呆了?”李湘蘿一邊搖晃他的胳膊一邊喊。自從三哥從六仙山回來,就和以前不大一樣了,經常看到他莫名其妙地發呆。

“……哦……為什麼那首詩你們都沒有看到?”李聽雨醒過神來,繼續剛才的話題。

“因為被風刮走了呀!不過哥哥我告訴你,那個寫字的丫鬟真是了不起呀!她才十六七歲的樣子,寫出字來簡直像練了幾十年的功底!”李湘蘿又開始了星星眼模式。“我要告訴母親,我要去拜她為師!”

李湘蘿剛走,李宗簡就派人來請李聽雨過去。

李聽雨對這個父親的頭痛程度,不亞於李宗簡見了李聽雨。他對此子期望甚高,畢竟李聽雨僅僅十八歲就中了舉人,正是少年得誌的時候。誰知六仙山之後,這個兒子變化極大。原指望聽雨能從科舉出仕,以壯門楣。可康複之後,李聽雨再也沒提過讀書考試的事。李宗簡便待他十分嚴厲,時時考校功課。李聽雨雖然對古文有一點功底,可是畢竟比不得土生土長的大宋文人,哪經得起如此考驗?

李宗簡眼見兒子前後落差如此之大,又心痛又著急,言辭之間難免帶出來。更令李聽雨每次一聽父親找他,都立刻想落荒而逃,隻恨不能去找梁靜茹借點勇氣。結果父子關係日益緊張。

後來還是夫人提醒,兒子老大不小了,先成家收收心再立業,這才允了。

許氏多方打聽,聽說景學士家庭單純,家風頗正,隻有一妻不曾納妾,一子正直寬厚,如今在太室書院求學,一女貞靜柔順(又大霧……),堪為佳配,這才動了念頭。

這次去丁府回來,更是越想越歡喜,因此與丈夫商量,是不是該找中人去探探口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