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就在曼聯隊逐鹿歐洲足壇之際,遭遇了一次沉重的打擊:1958年2月10日,曼聯隊在南斯拉夫參加歐洲足球冠軍杯比賽中踢平了貝爾格萊德紅星隊,獲得半決賽權。當他們乘飛機回國途中在慕尼黑降落後,兩次起飛均未成功,第三次起飛後飛機突然失事。除教練巴斯比、隊員鮑比·查爾頓、福克斯獲救之外,8名曼聯主力球員遇難。其中包括球星泰勒、拜仁尼姆、本德特、瓊斯、佩格、羅傑·伯恩、鄧肯·愛德華茲等。
大難不死的巴斯比重新組建曼聯隊,帶領隊員走出“慕尼黑空難”的陰霾。10年之後,1968年巴斯比率領曼聯隊首次奪得歐洲冠軍杯,人稱巴斯比是“曼聯隊的丘吉爾”。此後曼聯隊屢創佳績。1993年4月底,曼聯隊重奪英格蘭聯賽冠軍,已經84歲高齡的巴斯比笑了。翌年他安然離開這個世界。1996年5月,巴斯比銅像在老特拉福德球場隆重揭幕。
在老特拉福德球場,除了巴斯比銅像之外,在南看台還設有一個慕尼黑時鍾(MunichClock),上麵顯示1958年2月6日曼聯隊在慕尼黑遭遇空難的時間。
從工業革命的先鋒,到足球之城,表明了曼徹斯特人民的才智和與時俱進的步伐。如今的曼徹斯特,是一個時尚之城。對足球的熱情,成為城市的活力。這座古老的城市在足球迷的呐喊聲中年輕了。
曼徹斯特除了工業革命與足球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之外,另外兩個地方在我看來也頗具特色。
一是曼徹斯特的市政廳。曼徹斯特舊市政廳有4層,為哥特式建築,拱門、圓窗、尖尖的塔樓。舊市政廳原是作為“紡織之都”的曼徹斯特棉花商人所建造的行業協會辦公樓,大門前的地麵上還拚貼著棉花圖案。後來用作市政廳。舊市政廳旁邊是9層的新市政廳。
英國建築大師諾曼·福斯特曾經回憶說,由於家庭貧困,他16歲時輟學,他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在曼徹斯特市政廳當職員。每天進進出出於這座宏偉的建築,竟然使他對建築學產生濃厚的興趣。1956年,21歲的他終於進入曼徹斯特大學建築係。如今,他不僅設計了倫敦眼,也設計了北京國際機場第三航站樓。
曼徹斯特新舊市政廳前是聖彼得廣場。聖彼得廣場有許多雕像,記錄著曼徹斯特的曆史。
廣場正中央有一塔形建築,頂尖中空,矗立著維多利亞女王的丈夫愛伯特公爵的雕像。廣場中還有四度出任英國首相的威廉·尤爾特·格萊斯頓(WilliamEwartGladstone,1809~1898)雕像。
我最為注意的是兩尊著名科學家雕像。
一位是我在序章中已經提及的英國著名化學家道爾頓(1766~1844)。他生於坎伯雷,卒於曼徹斯特。道爾頓把畢生的積蓄,獻給曼徹斯特大學用作學生的獎學金。
另一位是英國著名物理學家焦耳(1818~1889),他是曼徹斯特人。在中學的物理課本裏,就讀到焦耳-楞次定律。
我還來到曼徹斯特唐人街,那裏處於夏洛特街、波特蘭街、牛津街和莫斯利街之中。曼徹斯特有許多華人,曼徹斯特大學也有許多中國留學生。在曼徹斯特唐人街那麼多中英對照的招牌,使我感受到濃濃的中國味。
null
本書選載結束,更多精彩,請見原書。呼籲讀者購買正版圖書。
本書為鳳凰網讀書授權轉載。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轉載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