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信(二)
蕭灼基同誌的《馬克思傳》和《恩格斯傳》,是解放以來我國學者撰寫的第一部馬克思、恩格斯學術傳記。從世界馬克思主義研究史的角度來看,由一個人獨立完成兩位革命導師的單獨個人學術傳記,也是前所未有的。因此,這兩部作品的出版,是我國馬克思主義理論界的可喜收獲,它既填補了我國社會科學研究領域的一項空白,更彌補了世界馬克思主義研究史的一項缺憾,具有開創性意義。
撰寫馬克思、恩格斯的學術傳記是一項很有意義的工作。兩位革命導師把自己的一生獻給了人類解放事業,這是我們晚學後輩學習的榜樣;他們一起領導了國際工人運動和共產主義運動,共同創立了馬克思主義的偉大學說,這是指導我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最銳利的思想武器。過去,中國革命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取得了勝利。今天,中國進行的社會主義建設仍然需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特別是2008年爆發的全球性金融危機,更加凸顯出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重要性。因此,這兩部作品的出版正逢其時,它們的問世不僅有重要的學術價值,更有非凡的現實意義。
相比於國內外其他學者撰寫的馬克思、恩格斯傳記,蕭灼基同誌的這兩部著作可以說有五大特點:
第一,結構新穎,靈活創新。作者基本上是按照兩位革命導師一生的革命曆程安排章節,但又不完全拘泥於時間順序,而是把一些內容相關的事件和活動適當集中。比如,在《馬克思傳》中,作者創造性地總結了馬克思撰寫《資本論》結構處理上時時都遵循三個“如何”的原則,又創造性地運用此三個“如何”的原則撰寫了《馬克思傳》,將四卷3000多頁的《資本論》隻濃縮為28頁書稿,全麵、係統、科學、精練地概括了《資本論》的觀點。在《恩格斯傳》中,作者在第九章《以應有的方式使摩爾永世長存》中,集中介紹了恩格斯對馬克思的深情厚誼和整理出版馬克思遺著的豐功偉績;在第十章《國際工人運動有求必應的顧問》中,集中介紹馬克思逝世後恩格斯對各國工人運動和工人政黨的指導;等等。采用這種寫作結構,就使得有關問題的聯係較緊密,重點較突出,闡述較充分。
第二,內容豐富,資料翔實。任何性質的研究首先要詳細占有資料,學術傳記尤應如此。兩位革命導師一生參與了很多著名的政治事件和革命活動,他們既是共產主義者同盟的創始人,又是1848年歐洲革命的領導者,還是共產國際的締造者,可以說,19世紀中後期發生的革命運動都是與馬克思、恩格斯的名字緊密相連。這就需要傳記作者通悉和把握當時歐美各國的政治史、戰爭史、民族史和國際工人運動史,並對兩位革命導師的學術思想、革命理論有一個全麵和準確的把握。蕭灼基同誌不畏艱辛,認真攻讀經典著作,掌握了很多國內外其他學者並不熟悉的相關文獻。除通讀了巨帙厚著的50卷《馬克思恩格斯全集》之外,還閱讀了列寧相關著作和國內外有關文獻數十部,特別是對很多新的研究資料的運用,如馬克思在1844年左右寫的很多哲學手稿以及對《馬克思恩格斯通訊錄》的發掘利用,都使得這兩部作品在內容方麵達到空前的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