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章 舊時遊上苑(1 / 3)

作者有話要說:
本書開頭第一章標題出自於李後主的《望江南》兩首之一。

書中女主角永嘉公主在正史上徒留封號,並沒有生卒年月。因此,本書所寫她的一切皆為作者杜撰,在長相方麵參考了一些籍貫南京的女明星與名媛的照片。

至於本章提到李後主駢齒、一目重瞳,來源則是《新五代史》。此外描述小周後個子極為纖小,主要是依據馬令的《南唐書》有一句形容她“未勝禮服”(撐不起禮服),不過還有一個值得注意的因素是,李後主顯然偏愛女子腳小(不然不會有纏足始於他後宮的說法),而腳的大小往往與體型成正比。如果小周後天生就有特別小的腳而引起宮女們纏足來模仿,那麼,小周後及笄後的身材很可能還像發育期女童,應可推測她的身高大概隻有一米五零上下。

本書是《末代公主》係列第七部。連載期間一周一更,定於中國的周五(美國的周四)更新。歡迎讀者們按時來追蹤情節發展!

有一種綠色叫做天水碧,最早出現於十世紀的南唐宮廷。這是一個意外的發明,起於宮女們不小心把染成湖綠的絲綢遺留在戶外,結果經過一夜露水浸透,那湖綠色變得特別潤澤,無比清亮,於是給了詞人皇帝李煜靈感,取了如此詩情畫意的名字。

李煜的幼妹永嘉公主最愛看她的皇嫂穿天水碧顏色的衣裳。她的皇嫂,後人稱為大周後,但當時的頭銜單單隻是周皇後。童年的永嘉心目中唯一的偶像,就是她的皇嫂。湊巧的是,周皇後與永嘉公主盡管相差十七歲,生日卻都在陰曆八月上旬,一個初六,一個初八,隻差兩天。或許,這也是姑嫂兩人極其投緣的原因之一。

在永嘉眼中,每當皇嫂穿上一身天水碧綢紗衣裳,緊紥著同色寬腰帶,又在特別高的發髻旁邊插著羽毛,最是宛如仙女!尤其當皇嫂拿起父皇賜的燒槽琵琶,彈出經過她親手整理失散殘譜改編出來的《霓裳羽衣曲》,仙女演奏的仙樂最令永嘉著迷。多少個夜晚,永嘉賴著不肯早睡,就是為了看完皇嫂的表演,給皇嫂大力鼓掌。

皇兄常笑永嘉是皇嫂的小跟班。不過,永嘉知道,皇嫂有她跟不到的地方,那是隻屬於皇兄與皇嫂的兩人世界。每當皇兄牽著皇嫂的素手走開,永嘉會乖乖止步,目送他們倆走遠,就像二十世紀末期與二十一世紀的小孩看迪士尼卡通的結局。十世紀的南唐並沒有迪士尼童話,但皇兄與皇嫂天天在永嘉麵前上演同樣美滿的童話,讓永嘉全心全意相信,相愛的男女可以“永遠幸福快樂生活在一起”,直到有一天

這一天是南唐乾德二年陰曆七月初一(西元964年的陽曆八月十日),永嘉虛歲十二,足歲還差一個多月才即將要滿十一。臥病的周皇後整個下午都在昏睡。永嘉想起皇嫂埋怨藥吃多了,口腔總是苦的,吃什麼都不知味。永嘉曉得薄荷茶可以爽口,就去禦花園摘薄荷葉。

永嘉與比她年紀略長兩歲的貼身宮女荇兒才踏進禦花園,就望見池塘中央的亭子內,太後與皇帝對坐著喝茶,周圍侍立著幾個宮女,還有一個打扮不同於宮女的綠衣少女,站在太後身後,正在給太後捶背。永嘉認得出來,那個身材小巧玲瓏的綠衣少女是皇嫂的小妹周薇。

周薇秀美的五官、白淨的膚色都像極了她大姐,但是年齡小了十四歲,臉蛋、個子也都小了不少,簡直就是一個小號的周皇後。不過,永嘉對她最敬愛的皇嫂這個小號翻版,卻一向不喜歡。那心態好比古董行家見到後人仿照名畫繪製出來的贗品,第一眼就皺眉頭。

永嘉忽然注意到了,周薇身上的翠綠軟緞交叉領背心連著同色係但顏色較淺的紗袖,比一般湖綠色淡雅柔亮,像是宮廷中所染的天水碧,也許是太後或皇嫂送她的雪紡紗料子?永嘉這麼想著,內心更加不痛快———周薇又不是皇室之人,憑什麼穿天水碧?

就在這時候,荇兒湊到了永嘉耳邊,小聲提醒公主該過去向太後與皇上請安。

永嘉聽了,隻覺得不大樂意。雖然,她的生母早逝於她虛歲三歲那年,父皇把她交讬給嫡母養育到虛歲七歲為止,但嫡母與她卻並不投緣,沒有建立多少感情。於是,她悄聲嘟噥道:“懶得麻煩了!反正母後背對著這邊,看不到我們。至於皇兄若是看到了呢,他會假裝沒看到。他是個隨性的人,不拘禮。我們還是隻管采薄荷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