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9.第一百六十九章 燒磚挖礦(1 / 2)

“一二一,一二一!”喊號聲響徹整個演武場,一排排士兵整齊的排著隊列邁著步子跟著號聲踏步,遠處還有一排排士兵在練習據槍,步槍下麵掛著一塊磚頭,距離三四百米則是騎兵的突擊衝刺的練習,一片喊殺聲叫響回蕩在整個趙家甸,小小的村子彌漫著一片勇武的氣息,但是甸子裏的人們似乎 已經習慣了這個場景,充耳不聞,自顧自的忙著自家的事情。

楊旭漫步在演武場的旁邊,始終皺著眉頭,原來的一千人的隊伍,裁剪掉原來的幫傭,附屬的馬夫,庫管等人,隻剩下五百人,騎兵更是縮減到二百人,原因無他,自己財力有限,養不起啊!

至於平陽府,有個知府跟你不和,什麼事情都做不了,加上一旁的馮致寬在一旁摻和,自己堂堂一個府州副官,竟然被排擠到賦閑在家的地步。這也就是在清末年間,朝廷秩序紊亂,要是往前三十年,傅學瀚哪敢如此拿大,道台非治傅學瀚一個囂張跋扈的罪名。官場講究和氣,上下和氣,同僚間的 和氣,哪怕是矛盾衝突到喊打喊殺的局麵,相互之間也給幾分薄麵,自長毛賊撚作亂,致使團練四起,地方的掌權的往往形成一霸,副官漸漸式微,到現在輕則訓斥,重則踢到一旁任其自生自滅。常聞久經官場的老仕之人歎到:“士風日下,人心不古,今不如昔矣!”

楊旭也本著自己眼不見心不煩的態度,自然躲得遠遠的,這麼回趙家甸,暢享鄉間樂事。自己回來,一家人一個都不少的全部帶了回來。

現在的趙家甸可不是以往可比,四周都是楊旭家的田地,使得鍾勇肆無忌憚的擴張養豬場,養雞場,四周的村鄰幾乎每家每戶都有一人在鍾勇的手底下幹活,幫著養豬養雞,料理各種家禽,尤其在楊旭的指點下,養殖形成循環利用的路子,楊旭對於養殖知識都是從書上得來的,其實就是一知半解,但是鍾勇卻是此道的行家裏手,話不用多,自己這麼一琢磨,就知道是怎麼一檔子事,看著楊家主年紀輕輕的模樣,沒想到這會想到這麼一層,聽老一輩人所講,智者,無所不知!眼前的年輕人似乎就有這麼點意思,不過中間也夾雜著張冠李戴的錯誤,不過在鍾勇心理自動把這些錯誤的把式忽略,一個官老爺,能說個四五六來就已經是老神了,你還指望老爺們連農家把式都會嘛!

演武場邊管理窯窟的老何頭一何二,雖說是自己個長輩,但這老東西整天和自己較勁,天天倚老賣老,擴大個窯廠,新蓋個打鐵鋪整天在自己麵前嘚瑟,說老爺最器重的就是自己,你一個小輩毛都沒長齊。鍾勇心理暗罵道:不是我辛辛苦苦擺弄養殖場,你這老家夥怕是一點葷腥都沾不上,跟我在這裏顯擺。又不敢跟何二叫罵,隻能憋著一股勁在楊旭麵前表現,隻要有一點空地,低窪地,立刻找趙老漢商議挖個池塘出來,趙老漢要是不答應,趙家大娘也是自家的嬸娘,女人心軟,好話磨上幾遍,趙老漢也就應承下來,接著召集附近幾個村裏壯丁開挖。

養豬場和養雞場雖然都在池塘兩側,但是分割的很清楚,連人都不往來,按照楊老爺的指示,通道裏麵鋪了石灰消毒,這是怕帶病引起雞瘟,豬瘟。想想這一死就是一茬,誰也擔待不起,鍾勇索性,養豬的住在豬圈這一邊,養雞的自然住在另一側,反正都是農家農戶,土裏刨食的人家,也不嫌棄。這家禽的糞便養魚,池塘裏的塘泥用來漚糞用來養地。小孩子雇來打豬草,大人熬豬食,安排的明明白白的,養雞的分散養和圈養,下蛋的圈起來養,喂食的玉米粒攙著草糠,圈起來的長肉快,下的蛋也比散養的大一些,這些鍾勇明白,但是本著能養多就養多的原則,雞場麵積有限,隻能讓大自然承擔一些喂養的責任。當然楊大老爺的說法是散養的肉香,鍾勇對這種說法有些不服,雖然在老爺麵前沒表現出來,但是心裏還是想著,雞肉就是雞肉味,難道散養能吃出牛肉味來。不過看著新挖出的五塊池塘,鍾勇笑的咧著嘴,這一下又能擴大地盤了,眼睛裏似乎無數頭豬,無數隻雞在麵前奔跑,可是歡喜,最重要看老何頭的臉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