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8章 隻要性不要婚姻(1 / 2)

糖糖與平安是一對80後親密伴侶,他們同居在一起,各承擔一半的生活費,過著甜蜜溫情而浪漫的二人生活。開始的時候是平安追求糖糖,許下山盟海誓,糖糖從眾多的追求者中選了平安,覺得他聰明又幽默,開朗又熱情,而且和自己有類似的情感觀,那就是:不必結婚。

糖糖的理由是:像我這樣漂亮又獨立的女生,又不指望靠男人養活,何必把自己捆綁進婚姻的形式裏,成為某人的私有財產呢?那樣不等於斷送了自己廣交異性朋友的機會?還要鞍前馬後地做家務、帶孩子、上班、伺候公婆?想想就崩潰。同居關係省去了所有麻煩,誰也無權指手畫腳或求全責備,一個不高興,可以卷包就分手,多瀟灑,無掛礙。

平安的理由是:真愛是不必他人證明和保證的,一張蓋了章子的結婚證就能保證愛情的質量嗎?就能保障幸福到永遠嗎?那隻是女人抓住廉價飯票的手段,是男人抓住免費性伴和保姆的陰謀。如果兩人的愛情要靠外在的形式保證,那說明愛的生命力也太脆弱了。所以真正相愛的伴侶應該維持半穩定的同居關係,這樣雙方都會盡量努力維係,而不會懶洋洋地賴在關係裏不勞而獲。

聽上去很美,一拍即合,兩人的快樂同居生活轉眼過了三年,性生活也可以用激情澎湃來形容。盡管雙方父母都一催再催,兩人卻不為所動,堅持自我,這也沒什麼不好——如果不出事的話。

出事的時候平安不在糖糖身邊,大巴翻車糖糖受傷,臉被搓了條大口子,雖然逐漸養好,卻留下一道疤,美容能祛除外在的痕跡,但在糖糖心裏還是留下了陰影。她不像從前那樣愛好交際了,也減少了出門唱歌跳舞遊玩的頻率,有一天照鏡子梳頭發現額前居然長了三四根白頭發。從那一刻起,糖糖有些惶恐,她頓時覺得婚姻也沒有想像的那麼糟糕,起碼二十年後風華不在了,還能有個相愛的人攜手散步,生病的時候能有個人送湯喂藥。如果一直同居下去,誰知道哪天有更年輕漂亮的女孩找上門來呢?真到那時,男人是無所謂的,四五十歲的自己隻能拱手相讓出風度翩翩的熟男,然後佝僂著身軀轉身離去,那有多悲涼?

糖糖向平安提出結婚的建議,但平安認為暫時還是不要結婚的好,一方麵還不想生孩子,另一方麵結婚也會影響平安的事業發展。糖糖忽然覺得這些都是借口,真實的原因是平安很自私,他隻考慮自己的得失,卻不管女友的心理感受,說不定他是嫌棄自己車禍後疤痕整容,也可能是盤算著不負責任的同居可以讓他隨心所欲地支配收入——無須女友插手。糖糖很傷心,她說不結婚就分手。平安覺得糖糖很任性,出爾反爾,當初交往的時候就說好不結婚的,為什麼忽然又非結婚不可?他不想這樣輕易分手,但他更不想接受婚姻的“桎梏”。

性、愛、婚姻,這是每個人自己的事,在合法的前提下,人有權選擇要不要性、要不要愛、要不要婚姻,或者要怎樣的性、怎樣的愛、怎樣的婚姻,以及是要其中的一樣、兩樣、三樣。從主流文化的認可內容來看,通常鼓勵有愛的性,有愛的婚姻,以及婚內的感情忠誠與性忠誠。但現實裏卻有一些人選擇隻要性,不要婚姻。

要性不要婚姻有幾種原因。

第一種原因是有些人的主動選擇,向往更自由、更寬鬆的生活方式,而所生活的社會環境也默許甚至肯定這種相對獨立的親密關係方式。例如德國總統高克的“第一女友”53歲的夏迪特接受《星期日法蘭克福彙報》的專訪時表示,自己不會與總統結婚,原因是她覺得自己現在的生活狀態很好,不需要刻意改變。應該說在歐美發達國家持此類價值觀的人相對更多些,而我們身邊很多大齡單身男女中也在逐漸有更多人接受這一觀點,他們往往有良好的教育背景和獨立的經濟地位,有自己的社交圈子和相對穩定的親密伴侶關係,但不急於進入婚姻的形式,或想再慎重地考慮,或想多享受些自由,或因為某種利益牽製,或在過去的親密關係中受到過挫折,等等。

第二種原因是性取向不被主流文化所接受,比如同性戀、雙性戀,在一些國家還不能取得和異性戀一樣的合法婚姻,所以這些人隻好以自然的方式維持親密關係,但缺少了法律保障,也缺少了一係列相關權利,如財產繼承、領養子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