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0月,新中國成立,山河一片紅,人民歡欣鼓舞。向南望,袁鎮輝逃去了南洋。
高興之餘,考慮到還原真實姓名後不用再懼怕袁鎮輝派人追殺,1949年11月,譚在春攜妻子兒女返回原籍濰縣。由於老家沒有他父親的房產,所以他們一家便住在叔父家裏。
逃了多少年,現在終於可以安定下來,但在譚在春的內心,卻隱隱擔心新政府會有朝一日找他這個東陵盜寶的第一策劃人,也就是國民政府稱他的“民國第一大盜”算總賬。
基於這種微妙的想法,每日裏,譚在春深居簡出,一家人除了靠印木版年畫和紮風箏為生外,從不主動和外人接觸。那些盜來的奇珍異寶,除了已給妹妹譚在香用來打敗冷雲風的和給江雪華撫養孩子的,其它剩餘的,他一直沒敢露,回濰縣的半年後,趁一個大雨夜,他把這些奇珍異寶全都埋在了叔父院內的石榴樹下。
1952年清明節前,譚在香根據父親生前多次提說過的家鄉風俗,先去黃浦江畔燒了紙錢,祈求魂靈回歸,然後抱著父親的牌位回濰縣,她想把父親的牌位安放在譚氏祠堂。
然而,當她來到濰縣四處打聽著找到叔叔譚貴年家時,她居然又驚又喜地看到了自己已被馮三刀暗殺多年的哥哥。她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以為是在夢裏,直到譚在春看到妹妹奇跡般地出現,扔下手中年畫跑過來抱住她哭著喊“我的好妹妹”,她這才確定不是在夢裏,是真的見到了哥哥。
兄妹二人曆盡生死劫難相聚,除了有訴不完的離別之苦,更是一次次又悲又喜。
晚上,譚在香把當年林玉鳳和她相見並把那顆價值連城的夜明珠投進黃浦江以作對他永久紀念的事從頭至尾告訴了哥哥。
譚在春聽後,一夜無眠。恍惚中,他在想,那麼,蘭香三姐妹又去了哪裏呢?
是啊,蘭香三姐妹又去了哪裏呢?
可譚在春哪裏想到,自1928年一別,蘭香三姐妹就毅然告別紅塵,去了四川,削發為尼。但隨後,由於蘭香日夜思念譚在春,三人又開始雲遊天下,在教人善義為先的傳道途中,四處打聽譚在春的下落。
1943年,蘭香突然想到當年她們三姐妹追殺譚在春時曾去過譚在春的老家濰縣,於是三人便來到譚在春的叔叔家探問譚在春可曾回來,譚家的一個老婦人告訴她們,譚在春自那年走後再沒回來。蘭香考慮到來一趟濰縣不容易,就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此生此世,在這裏守候。但為了不引起人們的注意,她們在離濰縣60裏開外的昌樂縣方山老林裏,靠四處化緣建了一座“長寧庵”。
從此,冬去春來,她們孤燈清影,化緣,種菜,在苦苦相思中等待譚在春重返家鄉。
終於,皇天不負苦心人,1952年,蘭香在一次去濰縣化緣時打聽到,譚在春和靈秀回來了,而且還有一子一女。蘭香抑製不住心頭的喜悅,回來將這一好消息告訴了竹香和菊香。隨後,三人各穿上一身嶄新的道袍,匆匆雇了一輛馬車,一路向東,快馬加鞭地來到譚家胡同,見到了她們日思夜想的譚在春。
多年未見的有情人團聚,四個人抱在一起悲喜交集……
1955年,隨著政治上的寬容,譚在春主動向有關部門上交了當年他埋藏下來的全部奇珍異寶,僅一件翡翠葫蘆就其價難估。為了將自己的過去向後人有個交代和有所警示,他把自己的一生以日記的形式作了簡要記述。但為了不給林玉鳳在生前帶來任何影響,他用蠟封好日記後,告誡子女,無論是在他活著還是死去,隻要林玉鳳沒有去世,此日記絕不允許公開,否則,非我譚在春後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