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讓女兒學會與別人分享自己的快樂
下課後可以和同學分享一下今天發生的趣事,分享一下自己看過的好書,分享一下讀過的笑話,等等。分享是快樂的,把自己的快樂帶給別人,別人收獲了一份快樂,同時,自己也會感到快樂,不是嗎?
那天,我剛從電視台一個心理欄目做訪談回來,就接到高中同學老吳的電話。
“老胡,快點來一下我家,看看我女兒是怎麼了?”電話裏老吳的聲音顯得很焦急。
老吳的女兒叫小玲,今年14歲,讀初二。我見過幾次麵,感覺她是個很溫婉乖巧的孩子,這個時候老吳如此急迫地找我,小玲會發生什麼事呢?
我趕到老吳家裏的時候已經是淩晨一點多,老吳兩口子正焦急地在客廳裏轉來轉去。
“老胡,你是心理學家,你快幫我出出主意,我女兒這是怎麼了,已經連著三四天都不說話了,問她什麼都不回答,隻是一個勁兒搖頭。現在把自己反鎖到房間裏,她究竟想幹什麼呀?”老吳拉著我一迭聲地說。
“別著急,慢慢說,小玲之前有什麼異常的情況嗎?”我安慰老吳。
“我跟小玲的爸爸工作忙,下班很晚才回家,星期一到星期五她都是寄宿在老師家裏,這樣她既能有人約束,也可以讓成績更優秀點。”老吳的妻子芳姐思忖了半晌這麼說道。
“噢,對,好像是這樣的,自從上個月前開始,小玲就很少說話了,那時候她的語文考試隻考了63分,我們把她說了一頓,然後就幹脆讓她寄宿到老師家,我們也就放心了,之後我也就很少過問她的成績,哪裏知道她會越來越嚴重,到現在反倒一句話都不說了。”老吳也在旁邊幫聲說。
“問題應該就是出在這裏。”我想了想,一邊朝小玲的房間走一邊說,“讓我和小玲談談。”
我輕輕敲門,房間裏的小玲聽到我的聲音,隔了一會兒還是把門打開了。這還要得益於我曾經到她們學校做過心理輔導。那天我和房間裏的小玲一直聊到窗外發白,她背起書包,打開房間門和守在門口的老吳夫妻說:“爸爸,媽媽,我上學去了。”
“女兒說話了,你聽到了嗎?”老吳兩口子喜極而泣。
“我說,老同學啊,下次別把女兒弄成這樣,搞得我還大半夜跑來了。”我把小玲不說話的原因告訴老吳。
原來,小玲的性格本來就比較木訥和老實,那次考試以後又被爸媽訓了一頓,心裏就憋著口氣,這段時間在老師家裏一直刻苦讀書,但是那個地方也不太可能得到如家裏似的關照,不管怎麼說,老師還是嚴厲有餘而溫煦不足。所以小玲平時有點什麼心事,也沒有辦法和人傾訴。最近的考試,小玲的成績大幅提升,語數外三門功課都突破了90分,她想和爸爸媽媽說,卻又經常見不到父母的麵,心理於是就出了問題,產生了自閉的情緒。
望著老吳夫妻悔恨的表情,我又說:“記住了,以後無論多忙,都要記得和女兒分享她的快樂和憂愁。”
托爾斯泰說過,神奇的愛,會使數學法則失去平衡。兩個人分擔一個痛苦,隻有半個痛苦;兩個人分享一個幸福,卻能擁有兩個幸福。
我們每個人都需要分享,都離不開分享,都需要學會分享。會分享的女孩才會有好人緣兒。
現在的中學生基本上都是獨生子女,是家庭中受多個成人關懷、照顧的唯一對象,缺乏能與之分享物質和情感的兄弟姐妹。他們“唯我獨享”,具有強烈的自我中心傾向,有什麼好東西就習慣自己先占有。不少孩子容易因過多的寵愛而變得自私、狹隘,喜歡獨吞獨霸,不懂得與人分享。這對培養孩子健康的人格是極為不利的。
現在的獨生子女,每天被愛包圍著,而且很小的孩子常常認為凡是他能夠得到的東西都是屬於他的。這些現象主要是我們大人自身的原因造成的,有些家長太寵愛孩子了,總愛把最好吃的部分留給孩子,自己從來不舍得嚐一口,好東西是專門留給孩子的,久而久之造成孩子自私自利、獨吞獨霸的性格。
很多女孩在初中因為處理不好和同學的關係,嚴重影響了自己的學習成績。女孩本身性格敏感,情緒化重,如果處理不好人際關係,沒有好的人緣,是很難踏實安心學習的。何況,進入社會以後,要學會和別人合作,要能夠融入團隊,女孩要學會處理人際關係的技巧。
要處理好人際關係的技巧,擁有好的人緣,首先,就要學會與人分享。
某企業家講自己讀大學時同宿舍一同學家裏比較富有,每個禮拜都會帶六個蘋果到學校。第一天,宿舍裏的同學以為是一人一個,一周過後的結果是他自己一天吃一個。盡管蘋果是他的,不給你也不能搶,但從此他就給同學留下一個印象:這個人太自私。後來,這個企業家事業有成了,而那個獨自吃蘋果的同學還沒有取得成功,就希望加入到這個企業家的隊伍裏,大家一商量,說不能讓他加盟。原因很簡單,因為在大學時他從來沒有體現過分享精神,這樣的人能為團隊帶來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