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飲食習慣,需要父母用心培養。專家認為,初中女孩的可塑性是很強的,一般來說,隻要方法適當,不斷堅持,父母不過於寵愛女兒,就能讓女孩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1.日常生活中,女孩的一日三餐要定時定量
家長可以按照3:4:3的比例安排女兒的三餐,早餐太飽也不好,因為容易引起大腦缺血,上課犯困。家長盡量少購買脂肪或油脂含量高的食物,如肥肉、油炸食品等。
2.要注意飲食衛生,盡量不使用公共餐具
很多專注於事業的父母們往往在一些細節上忽略了自身和孩子,忙碌起來的時候一日三餐都在餐館裏解決。這樣的生活方式對正處於發育中的初中女孩是沒有益處,首先營養未必全麵,更為關鍵的是,餐館裏的飯菜和碗筷衛生標準很難達標。所以,為了女兒身體長期的健康,父母還是盡量選擇在家為孩子做飯吧。
3.女孩子大都喜歡吃零食,但這是一種不良的飲食習慣,要盡量少吃,更不能不吃正餐而靠零食充饑
女孩們大都喜歡吃零食,但這是一種不良的飲食習慣。作為父母,當然不能要求女兒一點零食都不能吃,隻是一定要在頻率和品種上盡量引導女兒少吃零食,更不能正餐不吃隻靠零食充饑。
4.晚飯後不要再讓女孩吃食物,否則難以消化,引起胃病
“早吃好,午吃飽,晚吃少”這句話是很多人都熟知的,父母尤其要教育好女兒,讓她明白其中的道理——晚飯後繼續吃東西,會加重腸胃的負擔,導致睡眠不好,而且容易長胖。
5.不遷就女孩的挑食行為
女孩不吃牛肉,媽媽怕她餓壞了,立刻為她預備別的食物,女孩的挑食行為得逞,壞習慣就會由此養成。相反,假如媽媽告訴女孩牛肉很好吃,全家都愛吃,吃了以後身體會強壯,而且這個時候隻有牛肉吃,不吃就要餓肚子。這種積極、堅定的態度就會有效地阻止孩子的挑食行為。
當然,在培養女孩良好飲食習慣的同時,父母也要樹立不偏食的好榜樣。因為家長是孩子的一麵鏡子,家長的飲食會深刻地影響到孩子。
六、好女孩做錯了事會說“SORRY”
孩子做了錯事並不可怕,隻要知道錯了改正過來,就還是好孩子。知錯就改,改就是提高,改就是進步。女孩如果養成了知錯就改的良好習慣,就會在以後的學習、生活中受益頗多。
喬治·華盛頓是美國第一任總統。他小時候是個又聰明又淘氣的孩子。
一天,父親送給他一把小斧頭。那小斧頭新嶄嶄的,小巧鋒利。小喬治可高興啦!他想父親的大斧頭能砍倒大樹,我的小斧頭能不能砍倒小樹呢?我要試一試。他看到花園邊上有一棵櫻桃樹,微風吹得它一擺一擺的,好像在向他招手:“來吧,小喬治,在我身上試試你的小斧頭吧!”小喬治高興地跑過去,舉起小斧頭向櫻桃樹砍去,一下,兩下……櫻桃樹倒在地上了。他又用小斧頭將小樹的枝葉削去,把小樹棍往兩腿間一夾,一手舉著小斧頭,一手扶著小樹棍,在花園裏玩起了騎馬打仗的遊戲。
一會兒,父親回來了,看到心愛的櫻桃樹倒在地上,很生氣。他問小喬治:“是你砍倒了我的櫻桃樹嗎?”
小喬治這才明白自己闖了禍,心想:今天準得挨爸爸揍啦!可他從來不愛說謊,就對父親說:“爸爸!是我砍倒你的櫻桃樹。我想試一下小斧頭快不快。”
父親聽了小喬治的話,不僅沒有打他,還一下把他抱起來,高興地說:“我的好兒子,爸爸寧願損失一千棵櫻桃樹,也不願你說一句謊話。爸爸原諒誠實的孩子。不過,以後再也不能隨便砍樹了。”
小喬治雖然犯了錯誤,可貴的是他能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並努力改正了。俗話說,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知錯能改,善莫大焉。對於青春期的女孩來說,養成知錯就改的習慣同樣是十分重要的。況且,《中學生守則》第十條就明文規定學生要“知錯就改”。
青春期的女孩處於最容易“叛變”的時期。這個時期的女孩由於缺乏生活經驗,不能完全恰當地理解家長,有時還把家長的關懷和叮嚀當成囉嗦,不厭其煩。甚至產生對立情緒。當對立情緒激烈時,就難免會做出一些錯事。初一女孩王燕就因為自己的知錯不改付出了代價。
王燕爸爸去世得早,媽媽特別疼她。一次,因為王燕做錯了事而被媽媽教訓,王燕認為媽媽不愛自己,一氣之下離家出走了。出走前留下一張字條:媽媽,你不用找我,我一個人也可以生活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