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用植物誌上的話說是“花序簇生於葉腋”。這裏,有必要解釋一下這個“葉腋”的意思。植物學上的定義還是很專業:“葉片向軸一麵的基部稱葉腋”。沒有植物學基礎的人還是不太明白。但大家都看見過葉子長在樹上的樣子。桂花是一種闊葉樹,所以我說的不是鬆樹那樣的針葉樹長葉的樣子,而是闊葉樹長葉的樣子,比如茶花樹長葉的樣子。因為桂樹也是相同的樣子。這一類的闊葉樹,葉子從樹幹或樹枝上長出來的時候,每枚葉子,用四川話說,都有個“把”,然後,葉子才展開在這把上。也就是在“葉柄”上展開。而葉柄與樹幹間,就有了一個夾角,就像人的胳肢窩——“腋”,葉腋。腋,這個比方,就是從人身上取譬來的。是的,桂花就是從桂樹葉子的腋間長出來,緊貼著枝幹,相當低調到隱身在閃爍著皮革光亮的對生葉下。所以,平視或俯視的時候,往往隻見一樹紛披的綠葉。好在桂花樹總能長得比較高大。所以,一旦站在高出我們身量的樹前,那些葉子就失去了掩蔽的功能,稍稍仰視,淡黃或橙黃的簇簇桂花就顯現在眼前了。
色分兩種。
橙黃的叫丹桂。
淡黃的叫金桂。
金桂顏色淡雅,香氣卻十分濃烈。丹桂顏色較為豔麗,香氣卻若有若無。
這也是植物界的普遍現象。花色豔麗者並不若我們想象有那麼濃烈的香氣。而香氣濃烈的花,未必花色絢爛。這是因為,顏色和香氣,其實都是花朵吸引昆蟲前來傳粉的招數。對頭腦簡單的蟲子們來說,不必兩招並用,色彩和香氣,用上一招,就足夠誘惑了。無須兩招並用,耗費那麼多的能量。因為對植物來說,最耗費養分與能量的,就是開花這件事情了。
看見過一本外國人的觀花指南上,有一個建議,帶一隻十倍的放大鏡。桂花就是這種該用一隻放大鏡細細觀賞的細花植物。
每一朵花都是四隻花瓣,護衛著中間兩隻頂著褐色花藥的雄蕊,
雄蕊下麵,是暗藏的嬌嫩的子房。
前麵說過,喜歡到熊貓基地觀賞植物,是因為與其他公園相比,還保留有較多的野趣。如果不是隻有園藝種的植物,還是在這樣的地方觀賞可以得到更多自然意趣。桂也是先野生而後被栽植的。朱熹寫過桂花:
亭亭岩下桂,歲晚獨芬芳。
葉密千層綠,花開萬點黃。
都說宋詩說理多而意趣少,朱熹是這個時代產生的理學大家,但這首詩卻隻是觀察與呈現。我看這是一株野生的桂花。成都這個地方,西麵靠著橫斷山,北麵靠著秦嶺,這兩個山區,是很多原產的中國植物的故鄉。桂花也是中國的原生種,其老家,也就在靠近成都的大山裏麵。
據說,桂花馴化引種是在漢代。漢初引桂樹於帝王宮苑,獲得成功。唐、宋以後,桂花栽培開始盛行。特別是在唐代,文化人植桂十分普遍,因為對於需要能過科舉考試走向成功的人來說,考試高中叫做蟾宮折桂,就是從月亮上吳剛砍伐不休的那株桂花樹折得一枝馨香的花枝了。故有人稱桂花為“天香”。但無論如何,馨香的桂花是來到人類身邊了,進到人家的庭院了。“桂花留晚色,簾影淡秋光”,這樣的詩句描摹的,已經是桂花站在人家窗前的情景了。
陸遊詩:“重露濕香幽徑曉,斜陽烘蕊小窗妍”,寫得也是桂花進人庭院中的情形。
當然,成都看桂花最好的地方應該是桂湖公園。
那裏有這位俊才年少得意時種植桂花的傳說,但是,真實性卻難以確定。但他留下的一首詠桂花的詩卻是真的:“寶樹林中碧玉涼,秋風又送木樨黃。摘來金粟枝枝豔,插上烏雲朵朵香。”
嗬,由此知道,那個時候,女子們是喜歡把馨香的桂花插在美麗的頭發上的。那時,“插上烏雲朵朵香”的,就不僅隻是桂花本身了。
2011年11月4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