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者相較,我還是喜歡棣棠,至少它們能把一條河妝點得這般明亮照眼,雖然不太宜於近觀。
迎春就不同了,五裂的花瓣規則中也有許多的變化,黃色花冠靠近中心的地方,一條條暗紅色的淡紋環列於通向子房的那個幽深通道的進口,中間,是更加嫩黃的花蕊,而且,那些細小的花蕊,還會在它們性成熟時,如護持它們的花朵一樣,再次綻開。也真有複瓣的,卻也沒有繁複到那種無以複加的程度。
想起最近翻過兩本教人觀花的書。一本外國人寫的,說觀花時需要一些輔助性工具,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就是放大鏡,用以細致觀察花朵精妙的細部特征,特別是花絲、花藥、柱頭和子房所構成的那個核心部分。連帶想起我喜歡的一個美國博物學家的照片,長著一部馬克思式的大胡子,正拿著一隻放大鏡端詳一朵野花。本國的那一本沒說這個,而是詳細告訴人要穿什麼樣的衣服一一也就是戶外活動愛好者從頭到腳的那一身。間接說明,在國人這裏,觀花這麼一項親近自然的活動,也必須貼上時尚性的標簽,才可能被更多的人所認同。
3月18日,去城北的熊貓基地見人,順便到林中走走,又看到很多盛開的迎春。
其實,以上三個日子,是留下了照片的日子。那段時間在城裏行走,差不多無處不見迎春。最繁盛者,除了河岸與湖邊,另有一個地方,也頗見這個城市管理者的匠心。那就是四處都有的立交橋上,欄杆兩邊架上,都密置著迎春。它們從高處或斜敲而出,或懸垂而下,長枝上都綴滿了繁密的黃花。如果再遇到一個小晴天,車行橋上,那心情真是輕盈而明亮啊。
2010年4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