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來大城市,就是要大把大把地賺錢(1)(1 / 3)

1 賺錢與學曆統統無關,二流院校和“爛”專業的“屌絲”照樣能發家,小學畢業賣“梳子”也能賣到6個億!

畢業三年,是個坎兒,80%以上的年輕人都處在這個階段,他們懷揣著夢想,又找不到方向;放不下壯誌,找不到豪情。仿佛自己的“爛”出身、“孬”學校、“破”專業,成了令自己永世不得翻身的擺不脫的魔咒。同時畢業三年,在社會上有一定打拚經驗,專業經驗,這時候正好是你發揮賺錢的時候了。

你翻開成功企業家成長背景或者名人傳記,他們曾經和你站在同一個起跑線上,他們的出身並不比你顯赫,他們的學曆並不比你高很多,他們的專業也不比你火。

2006年的“贏在中國”最後的那場節目中張瑞敏也表達過同樣的意思。從很多很多的成功人士背後的故事,可以總結出三點:

第一,成功的人也是平凡的人;第二,企業家的成功與學曆無關;第三,企業界的成功和性格有關,他們的個性、人品決定了他是否能夠成功。

就以你們頂禮膜拜的“馬雲們”來說吧,馬雲就是杭州師範學院畢業的;馬化騰1993年畢業於深圳大學計算機專業,這當然也不是名校,當年的他,在一些中小公司打工,最多隻能算做深圳的邊緣人;丁磊本科畢業於中國電子科技大,比清華也差遠了;紅星美凱龍的車建新是個小木匠出身,波司登的高德康是做裁縫出身。尤其是馬雲,在一個個有海外名校背景的IT者中橫掃千軍,既沒有這些高學曆背景,也不是學IT出身,卻做出了如此驚人的業績,著實給草根階級一個驚喜,一個極大的促進,一個普通人蹦一蹦也許也能夠得著的夢想。 當然了,也有很多是名校、高學曆創業者,比如北大李彥宏,但也不是北大的名牌專業,名為信息管理,其實是原來的圖書館係。比如史玉柱,比如丁磊等等。

可見,良好的出身、名校、高學曆、熱門專業等等這些並不是一個人發家致富的必要條件,甚至有人說,高學曆反而是成功的絆腳石,是影響一個人發展和財富積累的“反動”勢力,其理由是:學曆高的人很好找工作,結果一下就把自己變成了下屬;學曆高的人喜歡自以為是,不願再學習,結果知識折舊企業越做越小;學曆高的人認為自己很強大,什麼事都能搞定,愛雇能力不如自己的人,凡事自己解決。因此他們得出這樣的結論:專業無為才能迫使自己大有所為,學校無名才能迫使自己更有名。

那麼,究竟什麼才是青年人改變自己命運的關鍵要素呢?那就是包括個性和品行在內的性格的力量。我們試著來分析一下大人物們的性格。

第一,他們敢於冒險

冒險,在眾口一詞反對的時候出擊、在槍林彈雨中匍匐前進、在黎明前夜獨自前行。......在隻有百分之六七十把握的時候,他們就出手了。

他們有非常清晰的認識,在風雲變幻的社會,能夠把握的就是自己——自己的能力和自己的性格,能否承受一切打擊和失敗;能夠把握的就是感覺自己的產品有龐大市場空間。不能把握的東西會很多,朋友的自私、親戚的漠視、同業的競爭打擊、社會的歧視等等,都是靠自身力量無法控製和把握的。

第二,他們有遠見

遠見,在某些人看來就是瘋言瘋語。有遠見的人、能在黑暗中看清北鬥星的方向;有遠見的人,能在紛亂如麻的現實中找到線索。遠見無法解決生存的問題,但一定可以明白自己未來的方向;遠見不可能馬上起死回生,但有希望實現鹹魚翻身。遠見、是一種眼光,遠見、是一種性格,遠見、是一種勇氣,遠見、是一種膽識。

有遠見的人,不會拘泥與周邊環境的雞毛蒜皮;有遠見的人,他們看到的是5年以後或者是10年以後;有遠見的人,他們看到的是整個世界;有遠見的人,他們願意為自己的理想拋棄眼前的幸福安康。

有遠見的人,暫時可能是困難的,但在未來他們是王者,是領袖!

第三,他們做差異化

差異化,永遠都是製勝的法寶。人無差異,無法凸顯個性並記憶深刻。物不差異,則無法展示價值份量並實現最高利潤。做與他人一樣的事情,隻能埋沒自己的才華。時間的差異、距離的差異、地點的差異、努力的差異、手段的差異、方向的差異......等等,企業家明白差異化是獲取利潤最大化的最重要手段。

差異化是商業經營的關鍵要素,差異化是經營人生的必要手段。差異化是獲得高額利潤、快速製勝、決戰商場的最高原則。

所以說,學曆和專業不決定成敗,尤其不能決定大企業家和大人物的命運。劉項原來不讀書、黃光裕初中畢業、比爾蓋茨中途退學等等。當然,我們並不是提倡讀書無用論,而是要你放下心中的學曆和名校崇拜,從實際出發,盡快讓自己強大起來。其實文憑不過是一張火車票,隻有“軟臥”等區別。清華的軟臥,本科的硬臥,專科的硬座,民辦的站票,成教的在廁所擠著。火車到站,都下車找工作,才發現老板並不太關心你是從哪裏來的,隻關心你會幹什麼!成功不過問你是怎麼來的,隻計較你打算往哪裏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