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量委婉的暗示和生動的形象比費,往往比直截了當的批評更容易為人接受。
看看曆史。我國古代敢於直言犯上,犯顏直諫的忠臣不少,但基本上沒有什麼好結果。”
更加古怪了。這是明奈誒。就我和他的關係,他能好好過來跟我說話。
我感覺我應該虛偽的領情,但我不想。看到他這張臉我就想懟他。
“哦?唐朝名將魏征不是善終?”
明奈竟然沒有像往常一樣直接對我進行武力壓製,還保持著和善的笑容。
“他是一個例外。不過……嗯,像他這樣子的忠誠固然令人敬佩,但話說過來,唐太宗長孫皇後這樣的帝後也是千年難遇的。”
很好……
雖然我不知道明奈怎麼會突然如此行為詭異,但這不代表我不會利用這個能讓他不適的機會。
他本就不是一個對我有耐心的人,在加上之前對我勞動力的多次壓榨……
嗬嗬嗬……
我接下來一係列過於烏托邦的想法才真正挑戰到了明奈的底線。
“行行,那你去說啊,就你高尚。”最後明奈大概是煩了,不想在嚐試與我理論了。
不過因禍得福的是他大概打消了我是它的想法,雖然這不是我本意。
“怎麼,你這是積羞成怒了?難道我說得不對嗎?不應該努力去做正確的事嗎?”我在得寸進尺方麵大概很有天賦,一看就是平時被壓榨多了。“你怎麼說不過是因為你知道你的做法在道德是該被譴責的。怎麼做不到為自己的行為辯護就人身攻擊嗎?”
“積羞成怒?因你還不至於。”明奈估計很後悔突然來多管閑事。“如果你真的言行合一,行為和語言上一樣的崇高,我的確不會指著你說什麼。
我會在品格上敬重你。即使我覺得你的行為非常的愚蠢,我也不會說什麼。因為那個時候你的道德高度,將會讓我自慚形穢。
可是你沒有,你也隻是說說而已。因此,我們大家都是道德卑賤者,誰也不比誰高尚到哪裏去。
其實挺有意思的。當一群道德卑賤者在一起的時候,他們並不會覺得自己做的事情有什麼問題,因為大家都在做,責任被分擔了。沒有誰會覺得愧疚。
可是,當一群道德卑賤者中出現一個聖人時,這個聖人就很遭人恨。尤其是當這個聖人的品格高度沒有他理論那麼高時。”
品德高度太高了或者太低大家都不會有什麼反應。因為太高了,觸及不著,那都是如同神一般的存在,誰會去記恨?如果太低了,那大家便覺得蠢,懶的記恨,隻會覺得他煩而已。
“的確,如果恰好在大家剛好能觸到的水平,可是大家卻不願約束自己的行為,那這就不是煩了,而是記恨。”我很愉快的頂了回去。“可也正是這樣的人最容易影響別人的行為。因為隻要是約束就能達到,而時間長了,當所有人都嚐試想將他拉下來的時候,又發現他一直堅守這樣的品格,慢慢的其他人便會被影響。聽過同伴壓力嗎?換句話來說,戰勝不了自己的良心也拖垮不了他,所以隻能選擇加入。”
“你還真是憨啊!”明奈換了一個切入點。“無方不立,無圓不行。的確,人的骨子一定要是正直的,否則社會中有很多邪路幫你毀滅自己。但人在社會中如果不圓融呢,就會處處碰壁,寸步難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