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給我講了一個關於商人和大壩的故事。
青有一個朋友,他是一位商人。
商人為了回饋社會打算建造一個大壩,給需要水的人們提供水,提供更環保的電源,並防止下遊出現水災。
在建造大壩的過程中,商人不惜投入更多資金保證來降低其對環境的影響。
最後,商人獲得了很好的名聲,畢竟願意為慈善事業不計成本的人挺少。
不過後來突然有輿論說商人建造水庫是為了讓他建造在上遊的富人區能大賣特賣。
商人比不像他對媒體表示的那樣無私,相反建造水壩完全就是一門利己的投資。
他讓人民用他家的電源,這本就是源源不斷的利益。
他建造的水壩改變了水流的方向,導致他的競爭對手新建的居民區出現水災。
一些陰謀論懷疑這時故意的。
不過這可是大善人啊。如今做好事都還要被人罵,誰還敢做好事啊?
輿論毫不猶豫的將爆料的人罵到不敢發聲。
麵對那些質疑聲,商人公開道歉。他表示非常的抱歉。他沒有想到一個為國為民的大壩會造成這樣的壞處。
這又一次將輿論推向了高潮。
最後大善人成功洗白了點名聲,人民也非常的開心。
聽起來是一個經典的好人有好報的故事。
可如果輿論是真的呢?
青的意思很好懂。
是看結果,還是看過程?
理論是為了解釋現象,而現象本身並沒有支持任何理論。
因此,一個現象可以被多種不同的方式解讀,從而支持不同的理論。
不同的理論可以指向同樣的結論;不同的解釋過程既可以支持同樣的理論。
所以理論本身並不存在,它是人為創造的。
這道和另一個人盡皆知的理論有著異曲同工之妙—路本身不存在,走的人多了就有了路。
無論商人懷著怎樣的信念出發,走的是那條路,他都可以達到同樣的目的地。這樣話所謂的真相真的重要嗎?
他的行為本身對眾人沒有任何意義,重要的是世人選擇相信什麼不是嗎?
真相是相對的,人隻能相信自己的真相,或者說隻相信自己願意相信的那一部分。
大家三觀不同。
在人家的三觀裏,自己就是沒錯的。
我覺得青的想法有些悲觀,並提出了自己的見解。“真相這種東西雖然某種程度上受製於人的主觀因素,但有時它也受製於客觀因素。”
青對此表示了讚賞。“並不衝突不是嗎?客觀因素我們都知道了,選擇怎麼講這個故事就看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