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一:少年結客場(1 / 3)

劍南道某一仙山,名曰:大匡山。此山美景固不待言,然之所以稱其為仙山,乃是世傳有仙人居之。所謂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故常見有前來頂禮膜拜之人。不知流言起於何時何處,意指大匡山仙人乃前朝尚書令趙祁,於五十年前便隱居於此,遂不聞其名。

然無論其身份是何,其神仙之稱千真萬確。曾有樵夫於山中所見,一男子手持枯木,飄飄然一揮手,登時隻聽聞一聲巨響便將百丈瀑布攔腰截斷,樵夫不敢多言,當即跪拜行禮,而當他再看時,已不見其蹤跡,同時,一隻斷翼的胡蜂掉落於樵夫麵前。樵夫明白,此乃仙人劍氣所傷,即使隻是一支枯木,在仙人的手中皆有神威。

或是受這仙人風骨影響,附近少年紛紛流行佩劍結客,亦學起這仙風道骨來。他們大多是十五六歲的少年,或孤貧伶仃,或出生豪族,機緣巧合之下碰在一起。其間便有這麼一位少年,名為李琳。生於賈商門第,家中第十二,故而亦叫作十二郎,李十二。其父李琦則是商路貫穿劍南道,江南道的賈商,也正因如此,李氏一家皆不能考科舉,其餘兄弟散落九州行商,唯李十二聽聞仙人一事後,配一匕首於鬧市結客。

話雖如此,少年結客也確頗有仙風道骨一二,但更多應是俠氣。李十二常與其他少年暢飲於酒館,喝的乃是這酒館中最為惹人喜歡的桂花小釀,其為人談吐不凡,上至數術醫卜,下至前朝往事,此般看來,更是頗有淮南王招致賓客的景象。不知是由於李十二不能科舉亦或是什麼原因,凡提起科舉,李十二必嗤之以鼻,滿不在乎。隻言道:“官官相護,無師,更無學問。從上到下,腐敗至極。”

“李兄言之有理,當今世道,入了科舉便是入了糞坑,所謂身在棋局中,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我等應當清楚,如今的科舉倒不如讓那些考官直接下來挑人,瞧見哪個紅屁股白臉的便可以入朝為官啦,哈哈哈!”一旁的少年說罷,豪飲一口,借著這一酒勁,接著說:“依我看,最逍遙的還是那大匡山神仙,晨起飲風露,夕醉流霞杯,夜中有素琴,若再有佳人一位,吟風弄月,這才是暢快啊!”

其餘人此時也都微醺,紛紛叫好。李十二忽問道:“陳璞兄,那仙人當真是仙人?也就是說,禦劍斬龍之事亦不在話下?某生已十六年有餘,卻還是從未見過這等仙俠人物。”

“自然,李兄有所不知,某幼時便見到那神仙在山中施展禦劍之術,百裏也不過隻是一個瞬間的事,當真是了不得。至於斬龍,不曾聽聞。前朝有獵龍人一職,個個身有異術,但也正因如此,世上所有的真龍皆被斬殺,至今已不再有龍了。倘若那仙人當真是前朝尚書令趙祁,那麼他確實斬過龍。”

“細說聽聽?這斬龍一事,所為究竟?”李十二一邊灌酒,一邊細問。

“這可大有來頭,據說,前朝皇帝身患奇病,起初隻需真龍血為藥引,輔以靈參。但隨著病情愈加嚴重,需真龍血泡浴,再往後,衣食住行皆離不開真龍,消耗之巨大,京畿附近的真龍皆被斬殺,遂詔令天下,宣獵龍人一職,專獵天下真龍,供奉聖上。不到十年,世上的真龍便消失殆盡。”

“那趙祁更是一斬龍高人,據說他曾在長江淮陰一帶遇見一千年白龍,那白龍若是再修行千年,興許便能夠遁入空門,跳出三界,可即使如此,這白龍依舊被趙祁斬殺。據好事者稱,那一戰進行了三天兩夜,江水倒流,山河破碎,劍氣所到之處,竟連藏於地底深處的木根亦被切得粉碎。也就是那一戰後,趙祁拜尚書令,此後便再未有傳聞趙祁斬龍。”

李十二聽得起興,將腰間的匕首拔出又插入,發出蹡蹡之聲,他自幼便喜歡這等金石之聲。十二郎幼時抓鬮,不選鍋碗瓢盆的俗事,亦不選紙墨筆硯的腐事,唯獨從幾件兵器中選出一支匕首,也就是十二郎此時手中所握。這匕首插合的蹡蹡聲便是十二郎聲律的啟蒙之聲。

“容某再多問一句,那仙人餐霞飲露,難道不會餓死?且現如今若是那趙祁還在,恐怕此時已是個皓首匹夫,再無當年神勇了吧?”詢問之際,李十二有些希冀,人生天地間,如白駒過隙,倘若當真仙人能偷陰陽以延歲,確可以稱得上仙人。可往昔多少豪傑,無一不是在曆史的衝刷下不見蹤跡。每每想到這裏,十二郎便感哀傷,隻覺得人生無常,隻道是,生者為過客,死者為歸人,天地一逆旅,同悲萬古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