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博物館奇妙日(1 / 2)

南澤省的夏天,濕熱是一貫的傳統。縱使已然是下午四點,太陽還是火辣得能把地麵點著了。

林紹停好車,取下墨鏡換上金邊圓框的近視鏡,臨下車還不忘從儲物箱裏拽出一片口罩。現在出入公共場所,沒這東西可不行。

“這鬼天氣……”他一邊戴上口罩一邊嘟噥,身上已經冒出了一層細汗。

林紹是個怕熱多汗的體質,夏天經常把衣服汗得透濕。進了空調房一吹,冰涼的濕衣貼在身上,內外交煎,極易中暑,所以夏天他一般能不出門就不出門。

今天能讓他在大下午時分漂在外頭的原因,是因為周五的時候他在L市日報上看到市博物館竟然開館了。

那篇報道寥寥數語,言之不詳,顯然這地方小報也別指望有什麼具備一定文博功底的記者。

但攝影記者的水平還是在線的,隨文附著幾張精美的文物圖片,林紹一看之下還挺驚訝,商周青銅器、南北朝和宋代瓷器、元代的金銀玉器,竟然樣樣都是好東西。

這一下就勾起了林紹的興趣。他雖然大學修的是行政管理專業,畢業後也循規蹈矩進了體製內捧上鐵飯碗,骨子裏卻是一個文博發燒友。國內但凡稍有名氣的博物館,基本已經被他逛爛了。

看得多了,也就具備了一定的眼光。林紹沒有想到,他們這種10086線的小小縣級市,博物館的藏品倒是挺值得一看的樣子。

於是這夏日限定宅男竟然不顧室外將近40度的高溫,驅車趕到正在開發中、幾乎是一片荒涼的新城區,就為了看一眼那些從土裏刨出來的瓶瓶罐罐。若是被他的發小李四立知道了,一定又要嘲他是個“憨子”。

停車場到場館入口還有一段路,由於這裏剛剛修建,種的綠化樹都是瘦瘦小小一棵,四下裏也沒個遮擋。林紹頂著毒日頭大汗淋漓地走了半天,中途還找保安問了一次路,這才見到“L市博物館”的碩大門牌。

博物館內部修得寬敞又氣派,很符合他們這個在全國百強縣裏名列前茅的土豪縣級市風格。與此配套的是,場館裏的冷氣打得很足。被森森的空調風一吹,已被汗濕的T恤冰涼冰涼貼在皮膚上,炸出林紹一身的雞皮疙瘩。

他突然有些後悔,這博物館又不會長腿跑了,為什麼一定要在這種能把人曬成人幹的鬼天氣跑來參觀?雞皮疙瘩一出來,他就覺得頭暈暈的,好像有一絲要中暑的跡象。而且今天是周末,許多家長帶著孩子來參觀,熊孩子們嘰嘰喳喳嚷嚷個不停,讓林紹聽著就頭皮發麻。

不過林紹是個傳統又地道的中國人,深諳“八大原諒”之旨,秉著“來都來了”的念頭,他還是咬咬牙到服務台憑預約二維碼換取了參觀手環,一頭紮進了陳列館。

不得不說,這一趟還是來對了。他們這小縣城不光在21世紀是全國百強縣的上位圈,看來古代也曾經煊赫一時,這一點從出土文物就可見一斑。

不管是戰國蕉葉紋銅壺、西周雲雷紋青銅甬鍾、商代青銅羊頭飾,還是宋代影青印花碗、南朝蓮紋瓣青瓷瓶,都是極其珍貴的精品,何況古時南方巫蠱文化盛行,展品中有一些這部分的文物,帶有強烈的地域色彩,是國內一些大館裏見不到的。

林紹看得如癡如醉,連身體的不適也渾然忘卻了。

他走著走著,來到一個寬闊的展廳裏麵。這展廳四周呈“口”字型擺放著玻璃展櫃,展櫃裏陳列著當地古代幾個著名寺廟裏出土的文物,有木雕神像頭、石碑、石質無頭天王像和一些法器。

林紹看了一圈,目光被展廳正中央的一口大鍾吸引了。這口大鍾黃銅質地,被碗口粗細的鐵鏈固定在一根大橫梁上,四周隻用帶不鏽鋼長杆和圓底座的伸縮帶圍成一個護欄。

雖然很多大館也是這樣布展的,但在他們這種徹底翻身不久的小縣城,伸縮帶組成的護欄顯然形同虛設。

三個老農模樣的人走過來,圍著大鍾左看右看,突然開口問看得正仔細的林紹:“誒,小夥子,這鍾是什麼年月的啊?”

大鍾沒有說明牌,林紹瞥了眼鍾體上“景定五年三月”的陽刻字跡,順口答道:“宋代的,南宋理宗趙昀有個年號叫‘景定’。”

三個老農一片驚呼,嚷嚷道:“宋代的鍾!那我可得摸摸!”

林紹一愣,這是什麼毛病?他剛要阻止,那幾個老農卻已經七手八腳在大鍾上摸了起來,一邊嘴裏還念念有詞:“摸摸大鍾頭,活到九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