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凡,小的時候在河邊被王家村一個無兒無女的老人撿到。老人認識的字不多,取名的時候就給他挑了一個簡單的凡字。

五年以後,老爺子躺在竹席搖椅上扇著蒲扇。等王凡從村口回來,老爺子的身體已經涼了。在淳樸的村民的幫助下,王凡安葬了老爺子。

從此以後,王凡便吃起了百家飯,鄉裏每月會給他500塊錢的補助。也有社會上的好心人士時不時的給他捐一些書籍衣物。

因為這樣的遭遇,王凡從小便十分懂事。他立誌要努力學習,將來走出山村,學更多的本事。然後回來幫助這些村民。自從認字以後,隻要有時間,王凡就會讀書。這些書都是別人捐給他的。種類雖然不同,但數量很多。有古代的巜論語》,巜三字經》。也有現代的詩歌散文。還有《水滸傳》巜紅樓夢》這樣的,還有許多的古詩詞。王凡來者不拒,不認識的字就查字典。從這些書中,王凡很多的知識。等到周六周日,他還要和村裏的老人上山采草藥賣錢。寒假的時候,時不時的還要上山裏去追兔子,用來補貼生活。這樣的日子,一直持續到他考上大學。

因為從小和草藥打交道,王凡在大學時選擇了中藥學。並在大一結束以後,選擇了從軍。他從小在山中采藥,上樹摘果,下河摸魚都熟絡的很。身體素質自然比同齡人要好上一大截。這也使得他在部隊中表現十分突出。他的班長總是開小灶訓練他。還經常一本正經的對他說:“你這樣的身體素質,好好鍛煉一年,說不定明年就能被選為特種兵。”

在這一年裏,俯臥撐,負重越野跑等各種訓練對王凡來說成了家常便飯。第二年的特種兵選拔報名時,原本沒有資格參加的王凡被特批獲得了參賽資格。他沒有辜負班長的期望,優異的表現成為了一個特種兵。當收到這個通知時,班長顯得比王凡還要高興,嘴都笑得合不攏了。一直在那裏說:“咱們班也出了一個有出息的。”

特種兵服役時長一般分為四期,時常大概在10到15年。但第一期服役結束後,在這三年裏,他學會了自由搏擊,散打等近身格鬥術,還有各種各樣的戰鬥知識,戰術技巧。

王凡覺得當特種兵雖然十分的光榮,但不符合他的初心。於是他選擇了退役,回到大學校園。在讀研期間,他又學習了中醫專業,同時對西醫也有所涉及。

最終,38歲的王凡獲得了中醫,中藥雙博士學位,西醫碩士學位。畢業當天,他拒絕了年薪百萬的中心醫院工作,毅然決然的踏上了回鄉之路。

然而意外卻發生了,返鄉的客車的司機突然腦溢血發作,客車失控,發瘋似的撞向一輛滿載煤炭的半掛。緊要關頭,王凡用自己的身體死死的護住了一個三歲的男孩兒。碰撞結束,男孩隻是部分骨折,生命並無大礙。王凡卻因為腦部重創,當場死亡。

在這個世界,王凡永遠的閉上了他的眼睛。但在另一個世界,一個14歲的少年,正緩緩的從昏迷中醒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