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青州黃巾(1 / 2)

“吆,這不是汝南逃難來的陳小子嗎?”

管亥一看,道:“陳到,你湊什麼熱鬧?”

大帥,這小子厲害著呢,我們三五個人一起上都不是他的對手。

陳應一聽,這小子叫陳到,又是河間來的,便來了興致,道:“你且讓他試試。”

陳到道:“誰借給俺一杆槍。”

隻見有人遞上來一杆長槍。

“誰借俺一匹馬?”

“好小子,要了槍還想要馬。”

管亥道:“你騎我的。”

陳到大喜,騎上馬後興奮地在營地跑了半天,回來後,道:“那個,黃將軍,汝南陳到,特來請教。”說完抖了一個槍花。

黃忠心道:看來此子倒是個練家子。

二人刀槍相交,陳到隻覺得黃忠之刀風,勢如江海,自己險些一口氣上不來,而黃忠也點了點頭,心道,此子力道雖小,但仍能遊刃有餘。

於是不覺間,二人交手二十合。

此時黃忠不再是隻想戰勝陳到,而是心聲愛才之意,在與陳到交戰時,處處提點,此槍不對,槍尖應當再往上三分,力道收三分;這一招也不對,你應當往左半分…...

陳應頷首,而管亥等人也默默看著黃忠指點陳到。

又三十合之後,陳到力脫,於是黃忠停下手來。道:是個好苗子,隻可惜我自幼習刀,對槍法少有修習,不然定能再多指點你一二。

陳到早已看出來黃忠的指點之意,於是下馬抱拳道:“小子謝過黃將軍指點,之前有些槍法我領悟不透,如今黃將軍指點,讓我茅塞頓開。”

“哈哈哈,”黃忠大笑。

陳應對管亥道:“我看此子應是出自書香之家,不如將他給我做個護衛。”

管亥道:“師伯能看得上他,是他的福分。”

陳到過來。

陳到抱拳道:“見過大帥。”

“你可知此人是誰?”陳到早就見管亥對陳應禮敬有加,知曉必是一個大人物,於是上前道:“汝南陳到拜見先生。”

“你倒是懂禮。這位陳先生,乃是大賢良師的師兄,道號淩霄子。你算是走了大運了,師伯想將你帶在身邊做個侍衛。”

陳到聞言大喜,大賢良師的師兄,那要比大賢良師還要厲害,於是拜倒在地道,“陳到願意做淩霄子前輩的侍衛。不過......”

“不過什麼?”

“陳到更想拜前輩為師。”

陳應哈哈哈大笑:“你小子倒是機靈,不過我師門從不輕易收徒,你們的大賢良師,不過隻是我師尊的記名弟子而已。”

陳到叩拜,“願前輩垂憐。”

“也罷,你且跟隨我,若是可通過我的考驗,便收你做個記名弟子。”

陳到大喜,口稱師傅。陳應也不計較他現在便稱師傅,自此陳應身邊便多了一個少年侍衛。

後陳應了解到,陳到本是汝南書香門第,然近年來世家豪強侵占日益平民田產,而陳家小有資產竟然成為世家侵占的對象。這個世家便是汝南望族,四世三公的袁家。

陳到父親及兩個哥哥均被袁家設計下獄,生死不知。陳到流落街頭,被好心人所救,知曉欲救父兄,憑自己一人之力絕無可能。

後聽說大賢良師仁義無雙,本領高強,於是心生拜師學藝的念頭。然途中便備卷入黃巾之亂,顛簸豫州、兗州,而今卻又到了青州黃巾之中。

陳應念其是一塊璞玉,於是想帶在身邊,親自培養,想來這位劉皇叔親衛首領,白毦兵統領,名位常亞於趙雲的猛將,將來成就當不低於趙雲。

一日之後,黃忠等人於十餘萬黃巾中,挑選出三千精兵,與周倉軍合兵一處。另選一千輔兵,作運糧、匠作之用。陳應有意打破原先黃巾地域為單位的編製,重新打散之後,將黃巾精兵分作三部,其各部統領稱太平軍校尉。

其分別由管亥、張曼成、周倉為三部校尉,統領五千人馬。其一部為黃巾精騎,約一千人,裁汰其中劣馬,並由軍中選出善騎者擔任,以周倉任校尉,第二部,為黃巾銳卒,由精銳之黃巾篩選而來,此部約三千人,以管亥任校尉,其三為後勤及輜重,以張曼成為校尉,雖說青州黃巾數量最多,然管亥並不在意這些。反而因為陳應解決了大部分黃巾的出路,而變得輕鬆異常。

此時,事態發展有些出乎陳應意料,原本要輕裝上陣,卻收了近五千黃巾精銳。然陳應看著這些不亞於官軍精銳的士卒,知道這必將是今後一支不可小覷的力量,也是將來自己的晉身之資。然而,現在又有哪一人值得自己投效呢?

沒有基業,這五千人馬就是無根之萍,然此時尚不是割據一方的時候,此戰之後,如何安置這五千兵馬,又不讓朝廷生疑,便成了陳應所要考慮的主要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