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你是可愛的家長嗎?(8)(1 / 1)

我見到蕭蕭的時候,發現他不像一般的小男孩那樣活躍,有些害羞,總是小心翼翼地看著爸爸媽媽。此時,蕭蕭的爸爸還一直強調,“蕭蕭的基因沒問題,智商沒問題,就是學習態度不好,比較懶惰,一讓他認數字、做題,他就犯困或者溜號。我們就是想讓他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端正態度,要不然以後上學肯定成問題……”

“先別急著給孩子下結論。”我打斷了他。當著孩子的麵,對孩子做這樣的評價,會產生負麵的影響。果然,蕭蕭低下了頭,一副沒精打采的樣子。於是我沒有按照事先約定好的,直接帶蕭蕭去測評室,也沒有拿出符號類的測試題目來考他,而是把他帶去遊戲教室讓他跟其他小朋友先玩一會兒。

然後我拿了一份內部刊物給蕭蕭的爸爸媽媽,讓他們一起看,限製時間,並且看完後需要簡述其中的主要內容。

幾分鍾後,爸爸看完了,媽媽還沒有。整個過程中,媽媽有好幾次停下來看了看我,又看了看爸爸,最後皺著眉頭繼續堅持看下去,還沒等她看完,時間已經到了。

媽媽有些尷尬,用眼神掃了一眼爸爸,仿佛有些不信,“你看完了?”

爸爸點了點頭。

“說的什麼?”媽媽問。

爸爸把大概意思用自己的話複述了一遍。

爸爸媽媽的目光都緊盯著我,不知道我為什麼要讓他們讀這篇文章。

我反問,同樣一段文字,爸爸看完了而媽媽還沒有看完,這是什麼原因呢?

“他看東西比較快。”媽媽說。

“您看到的是結果。”我說,其實這就是心理學上所說的視覺聚集。

這是一種能力。

視覺聚焦能力強的人,看東西的速度會比較快,能夠在更短的時間裏理解、吸收、轉換文字的內容。相對而言,視覺聚焦能力弱的人就比較吃虧。我們常常會發現這樣的事實,兩個人一起看一頁書,其中一個人總是先看完並要求翻麵,而另一個人總是會看得慢些。在看室外張貼的通知時,會有人掃一眼就知道全部內容,而其他人則要逐一閱讀每個字,甚至要用手指著逐字閱讀之後才能明白全部內容——這就是差異。

這種差異體現在孩子上課時,則更明顯。同樣的學習內容,對於視覺聚焦能力差的孩子來說,就比較費時、費力。這也是為什麼同樣的老師教課,同樣的一堂課,每個孩子的吸收程度卻大不相同。視覺聚焦能力弱的孩子更容易累,所以會不由自主地做一些小動作來調節,看起來是孩子的學習態度不好,而事實卻是由於這方麵能力的缺失和缺乏適當的調試。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