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四章 首日票房(1 / 3)

2002年1月1日,中國電影市場的賀歲檔。本該是馮小剛《大腕》的專場,但因為《大腕》早就提前半年多上映,缺席賀歲檔。

因此,2002年的賀歲檔,成為了兩部青春歌舞電影的擂台!

“來兩張《歌舞青春》電影票!”

“賣光了,等明天吧!”

“那《下一個巨星》也行!”

“也賣光了!”

“靠,搞什麼鬼?”

這就是目前BJ市電影院線市場的行情,無數的影迷都是衝著這兩部青春歌舞電影,走進電影院。

兩部電影,已經壟斷了70%的影院場次!而市場的關注焦點,也基本都集中在這兩部電影上。

至於同期上映的幾部國產片《花眼》、《王忠誠》、《玻璃情緣》、《絕對情感》之類的,光聽聽名字,就知道都是要撲街的。

實際上,不僅僅一群原本就撲街的國產片更撲街,就連同期上映的好萊塢大片《怪物史萊克》、《侏羅紀公園3》票房也是平平無奇。

其中,《怪物史萊克》流年不利,在中國市場首日票房僅30萬元。

《侏羅紀公園3》首日票房也才80萬出頭,連百萬票房都不到。這主要是因為,前麵兩部《侏羅紀》已經把觀眾看膩味了。同樣一個把戲,拍了三部,失去了一開始的懸念和噱頭,觀眾也未必會買賬。

至於《歌舞青春》和《下一個巨星》的火爆,這主要是接地氣,迎合了青年觀眾的市場需求。很多的青年觀眾,未必非要看大片。一些他們所崇拜,或有共鳴的電影,也能打動人心。

隻可惜,現在的電影市場,導演們都太老了,很少考慮現在年輕人的喜好。因此,經常拍一些莫名其妙的片子,以青年人為主的觀眾,根本不喜歡。

好萊塢在中國市場的成功,其實也是因為爭奪青年觀眾市場的成功!很多的國內老導演不屑——拍給青年人看的幼稚片子,有什麼了不起!

問題是,老年人有多少會走進電影院看電影呢?電影產業誕生的百年,一直是以青年觀眾為主。如果連這一點認識都沒有,拍出來的片子,自然是不討喜!

《歌舞青春》和《下一個巨星》大火,本質上,也是因為得年輕人,得票房市場的天下。

……

相對於好萊塢大片,今年火起來的兩部國產片《歌舞青春》和《下一個天王》成本都不算貴。

《歌舞青春》製作成本700萬元,《下一個巨星》製作成本高達2000萬元。

這兩部片子的成功,其實都不算是堆砌成本!

更核心的競爭力,來自於創意,或者是偶像的票房號召力!

當然了,雖然兩部片子的題材相近,但觀眾的觀影體驗,卻是截然不同的!

如果按照專業電影人士,或者是中立觀眾的觀感,《歌舞青春》這部電影的質量,可能更好一些。若是這部片子拿下票房冠軍,更符合電影業內人士的分析。

但很多年輕人,是有偶像崇拜情節。很多人聽了周傑倫的歌,對於周傑倫粉的不得了。因為他的歌,而紛紛走進電影院看電影。看完之後,跟更多人吹,周傑倫的電影拍的好,於是,吸引更多周傑倫的粉絲,前赴後繼走進電影院。所以,《下一個巨星》的票房,完全是不講道理的,不能用電影行業的常識來判斷。

王啟年由於他走的路線,是導演!

盡管,導演也有粉絲,但畢竟不像偶像明星那樣,可以擁有更多的盲目的粉絲!

因此,《歌舞青春》的口碑相傳的效應,比較溫和,不像《下一個巨星》那麼野火肆掠一般在周傑倫粉絲群體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