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五章 《歌舞》殺青(1 / 2)

2001年11月28日,《歌舞青春》順利殺青。

當然了,為了趕進度,電影必然做出某些方麵的犧牲。要麼犧牲質量,要麼犧牲預算。王啟年選擇了犧牲預算,而不願犧牲電影的質量。

原本,應該可以花更多時間去背台詞、走戲,排練很多遍之後,才開始拿攝像機拍攝,這樣可能更省電影膠片。

但為了趕進度,演員的狀態還未達到很好的狀態,已經開始直接用攝像機拍,NG鏡頭自然很多,多浪費了一倍的膠片。

電影殺青時,500萬預算已經花的一幹二淨,後期製作需要額外增加200萬元預算。

換做是去年,也許王啟年會感覺到頭疼。

但今年,公司在《江湖》盈利千萬元,投資兩部小成本電影,也獲得了盈利。再加上,《大聖篇》網遊大獲成功。公司盈利造血的項目,已經有很多。

簡單說,如果不加大投資力度,花錢的速度,還趕不上賺錢的速度呢!

此時,小夥伴公司不計算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的價值,光是財務賬戶上的現金,就已經超過3000萬元。而且,目前小夥伴公司,每個月可以盈利1500萬元。

即使《歌舞青春》電影血本無歸,估計最多也就損失半個月的利潤。

再說,以王啟年的過去的成績,執導一部700萬預算的電影,也算是自降身價了。實際上,此時國內的大導演,紛紛計劃拍億元大片。比如,張藝謀的《英雄》預算1億元也擋不住。之後,陳凱歌的《無極》也是億元預算。

億元大片的時代,即將要來臨時,王啟年這個幾千萬元商業大片的先行者,反而退回去拍小成本電影,在很多業內人士看來,顯然是屈才了。

但實際上,王啟年也並不在於那些虛名,隻要實實在在的盈利賺錢就好。再加上,拍攝《歌曲青春》這樣的電影,也是因為王啟年想要不算的挑戰自我,不同的電影題材,都要一個個的嚐試。

不能一開始,就把自己固定死了,專門拍某個類型。定型了之後,對於別的導演或演員,可能更穩妥。

比如,成龍、李連傑,人們很容易想到動作片。周星馳,人們聽到名字,就會覺得是喜劇片。瓊瑤片,更不用說……

王啟年不想一輩子就那麼不斷的重複。在加上,重生者更重要的是引導行業,開拓更多的可能,而不是僅追求穩定。

因此,出道以來,他每一部電影的題材都是不一樣的!

《命運之門》是一部軟科幻,有時空穿越這個故事賣點。《西遊之大聖篇》是從傳統經典的老樹裏麵,長出一顆新芽。《江湖》則是對於武俠片的另外一個角度讀解和創新。

現在的《歌舞青春》選擇的是一個已經冷卻很多年的歌舞片,隻不過,老套的題材,經過了更青春的包裝,不再顯得老態龍鍾、不合時宜。

“老板,《歌舞青春》同名專輯,也錄製好了!”汪峰興奮的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