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男人成天要奔波在外,家中隻有女眷常住,所以,不僅是子侄們要去庠序,女兒們也得去,能學多少是多少,能學到哪步是哪步,至少,多讀點書,多識點字,多知道些忠孝仁義之類的道理,比不知道的好。”
“我這個人雖然沒啥文化,但也聽以前的孔聖人說過,朝聞道,夕死可矣。就是說早晨明白了世間的大道理,那晚上就去世也沒有遺憾了。”
“學知識,學文化,最終就是要我們明白這些世間的道理,用這些道理去做人,管家,治國,最後平定天下,開創萬世太平。如果隻靠手中的刀劍,靠著打打殺殺,那就算得天下,也坐不了天下!”
“看看那些野蠻凶悍的胡人,為什麼他們治下就是一片混亂?就是因為他們不讀書,不懂這些道理!連苻堅這樣的胡人,都知道要向漢人學習,多讀書,多明理,才能國家安定,難道我們世代忠良,見識還不如一個胡人嗎?”
二柱子激動地大叫道:“寄奴哥,你說得太好了,我不僅要讓我家兩個小子去念書,我家的兩個女兒也要去,不管怎麼說,哪怕是去跟著聽聽,也是好的。”
而類似的聲音響成了一片,就是剛才在哀聲歎氣的幾個婦人,也是一邊拍手,一邊扯著嗓子要報名給自己的女兒上學,甚至,還有人在說,自己三四十歲了,是不是也能去上學?!
劉裕笑著點頭道:“當年北方逆胡的那個偽帝石勒,出身奴隸,一個字也不認識,但就是這樣的一個人,在軍營之中,也不忘時時學習,因為他也知道,幾千年來的前人經驗,是治國的最好借鑒,千古興亡,皆在書,他為此建了個君子營,專門容納我們漢人的儒學之士,一有空閑,就聽這些人講前代興亡,曆史故事。”
“石勒前期殺人如麻,讓人聞名生畏,而後期建國之後,靠了我們老祖宗的這些經驗,卻也能治得北方安定,不出大亂。這樣的胡人在成年之後還不忘學習,我們漢人是禮義之邦,又怎麼會比他落後呢?這次建的庠序,就是考慮到了這種情況,有小孩子學的蒙學,有大孩子學的四書五經,也有成年人學的各種知識,我們庠序的老師,都是有本事的大儒,他們知道該教什麼,該怎麼教。”
二柱子哈哈一笑:“寄奴,你要是不嫌我太老,我也去報名了。”
劉裕微微一笑:“去啊,你二柱子當然有資格報名了,我還想報名呢,現在每天我批示公文,那字醜得跟狗爬一樣,聽說城中的士人們看到了都會笑話我,我是真想練這書法啊,可惜沒時間,最後還是胖子出了個主意,要我每張紙隻寫五六個字,這樣字大,顯得氣勢足。你看,二柱子,要是一年之後,你寫的字還不如我,那你以後在京口也別混啦。我給你個能勝過我的機會,好不好?!”
二柱子仰天大笑三聲:“一年為定!要是一年後我寫字不如寄奴,就不在京口混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