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章 踏上邊關(1 / 2)

明見心有個非常有名的父親,朝野上下人盡皆知,當朝宰相明泰。上至百官,下到百姓,人人恨之入骨,皆稱明泰是個奸相,而她,則是奸相之女。比起讓人憤恨卻又不敢得罪明泰來說,明見心這個體態肥碩,性情乖戾的奸相之女,就成為了重點攻擊對象。這讓本來就不怎麼喜歡這個女兒的明泰,對她的厭惡又多了三分。

明見心小的時候經常因為力氣太大控製不住,捏死鳥雀貓狗一類的小寵物,幾次都被家裏的傭人看到,暴虐的名聲便流傳了開來,還被有心人說給了明泰聽。有一次明泰夫婦還親眼看到明見心不小心把一隻兔子捏死,因此把暴虐乖戾的名聲坐實。

明見心有一長兄,長相英俊,才情無雙,深受父母寵愛,就連風評都要比他們的父親好上許多。如果說他們的父親明泰作了什麼惡,百姓們絕對可以因為明泰的兒子明安國原諒他三分。

自然沒有人知道,年幼不知事的明見心隻是想和那些可愛的小動物親近。從那以後,明見心再也不接近任何活物,哪怕是長大以後,可以控製住自己的力氣,也依舊如此。

家中開朗又俊秀的大哥,和明見心這個陰鬱乖戾又肥胖的小女兒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如果不是明泰夫婦恩愛異常,明泰更是連小妾都不曾有過一個,估計外麵都要傳出她不是明家親生女兒的流言了。

明泰很愛自己的妻子張氏,隻娶了她這一位,連一房小妾都未曾納。就連皇帝都稱讚他是大齊第一有情人,也正是因此,皇帝對明泰深信不疑。

張氏作為明家唯二兩個子嗣的親生母親,為了維護大家族的體麵,也會顯示得一碗水端平,看起來對兩個孩子一樣的好。張氏會對明見心展示一些溫暖,但是一切都是為了讓她聽話,不給家裏添亂。打小起,無論是誰跟明見心起了衝突,也無論對錯,張氏都是責罰明見心。輕則罰跪,重則用藤條施家法。身為明家大小姐,明見心從小便是一身的傷,身上沒幾天是好的。打得多了,後背上縱橫交錯的全是疤痕,連最好的除疤藥都治不好。

明見心不知道為什麼親生母親要這樣對待自己,每每這種時候,她都覺得自己不是這位外界傳說心善仁慈的明夫人的女兒。否則的話,為什麼她的仁慈都來不對自己仁慈,她的心善從來不對自己心善?明家每年都有開粥棚布施的習慣,明見心見過這位明夫人布施的樣子。即使對待那些又臭又髒的乞丐,明夫人都能和顏悅色,甚至有下人對這些人稍有不耐之色,她都要義正言辭告誡對方不可如此。

明見心的小腦袋瓜想不明白,為什麼會這樣?

這樣的疑問在明見心的心裏盤桓了十六年,直到她被父親安排到北疆戍邊,臨走前的那天,她才忍不住地問出了口。

“你小時候便暴虐乖戾,我要是不早早將你嚴加管教,將來你闖了禍,害了自己倒在其次,影響了你父兄的仕途,那便是釀下了彌天大禍。你要如何彌補?幸好我早早就對你嚴加管教,不然如今你連這戍邊的差事恐怕也尋不到。我也不指望你能嫁到什麼好人家,隻希望這次你回來之後,能找個普通人家不嫌棄你這一身怪力,暴虐脾性,安安穩穩的過日子就好。”這位明夫人臉上布滿慈愛,話裏話外恨鐵不成鋼語氣,好似一位普通的母親在責備自己不聽話的女兒。輕描淡寫的幾句話,就將自己對待女兒的殘忍這樣粉飾了過去。

明見心突然感覺自己那十六年來已經被打得沒有一塊好皮膚的背好像燒了起來。那痛仿佛在問:“你在期待什麼?”張氏的這番話讓明見心徹底絕了再回來的心思,不如就死在戰場上吧,她想,也算有個歸宿。

北疆戍邊,是個苦差事,就連軍籍的邊軍都受不了。許多戍邊的女兵的都在當地隨便拉個人成親,寧願回家相夫教子受禮教束縛,也要逃脫戍邊之苦。

大齊朝女子也可做官,這是有先例的。這要從大齊開國說起了

本朝自開國之時,有十二個人跟隨□□皇帝南征北戰功勞最大。論功行賞,大齊的□□皇帝就把這十二位功臣都被封了王。其中有一位就是□□皇帝的親妹妹,她戰功之彪炳,可以說是十二人之首。僅僅是封公主,實在埋沒,和她建立的功業也十分不符。於是大齊的□□皇帝讓她做了大齊朝第一位女王爺,還將京畿之地給了這位公主做封地,這位女王爺帶領的軍隊則負責拱衛京師的安全。

剛剛建立的王朝並不穩定,封王之後,皇帝的妹妹依舊隨皇帝出征四處撻伐。除了內部時時有人作亂,外麵也是強敵林立,這樣的情況直到十幾年後才有所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