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號死者,吳建國,60歲,夕陽紅養老院院長,從兒子家吃完飯,回家的路上,在一個路燈下突然自焚。”

“當時,吳建國身邊正好有兩人路過,目睹了整個過程。”

“那個地點,吳建國剛好路過一家飯,飯店門口的監控,記錄了吳建國焚燒死亡的整個過程。”

三個人,兩男一女。

職業各不相同,年齡倒是有些相近。

“這幾人的背景調查進行的怎麼樣?”陳言拿起三人的資料,仔細觀看。

“尤其是,三人互相之間認不認識?”

張耀明看向左手下的一名偵緝員:“陳隊,這位是丹市偵緝分隊副隊長林浩,他具體負責的背景調查,就由他彙報吧。”

看到陳言點頭,林浩打起精神,操作投影:“報告陳隊,三個人的家庭背景、人際關係全調查完畢。”

“李偉,已婚,有一個兒子,在京城讀書。”

“父母在三年前相繼因病去世,妻子患有哮喘,已經退休。”

“這個人,人際關係比較簡單,在殯儀館同事中的口碑很好。”

“是個老好人,從來沒有跟誰發生過口角或者矛盾。”

“而且,在五年前,殯儀館改製的時候,主動讓出薪資待遇較好的焚屍爐操作工崗位給年輕人,自己主動去門口當保安。”

“陳萍萍,一個月前剛剛退休,有一兒一女,都已經上班,兒子就在第一醫院,女兒不在本市。”

“陳萍萍的丈夫,是市第一醫院心外科醫師,兩口子在醫院的口碑都不錯。”

“從走訪的情況看,陳萍萍隻是和皮膚科的一名護士長,關係不太好。”

“兩人二十年前,因為單位分房的事情,鬧得很厲害,相關情況,我們還在調查。”

“第三名死者,吳建國的經曆比較複雜。”

“早年的時候開過運輸公司,搞過工程建築,做過不少生意。”

“十年前,才開了夕陽紅養老院,現在依然在經營。”

“他有兩個兒子,大兒子在管理他當年的建築公司,二兒子在市一中學校教書。”

“24日晚,吳建國就是在大兒子家吃完飯,回家的路上,自焚而亡的。”

三份資料,很細致。

陳言一邊聽彙報,一邊看資料:“三人之間,認不認識?”

林浩搖搖頭:“我們查了三個人的手機通訊錄,三人之間,並沒有互相的聯係方式,走訪的家屬和同事也沒有相關的反應,三人之間應該不認識。”

不認識……

陳言搖搖頭。

如果三人不認識,他們幾個為什麼都是雨天自焚而死?

是巧合?

不可能!

首先,陳言下意識的排除了意外死亡的可能。

人體自燃的概率有沒有?

有!

但是,陳言隻聽說過,沒有見過實際的資料。

那麼,丹市在幾天內,連續發生自焚事件,怎麼可能是意外?

所以,凶殺的可能性極大。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是這三個人?

先不說凶手怎麼做到讓三人在雨天自焚的,就說動機。

凶手為什麼要殺這三個人。

為什麼不是別人。

這三人之間,一定是什麼聯係的。

隻不過,林浩他們還沒有找到而已。

就像昆市發生的詭異自殺案一樣。

幾個人看似沒有任何共同點,但最終的小白兔診所,將所有的一切串聯到一起。

所以,這三人的背後,一定有什麼聯係。

“林浩,接下來,你們這組人,要分為三個小組,每組盯住一個死者,調查死者生前的一切。”

“然後,對比三人有沒有什麼共同的愛好,後者有沒有什麼共同去過的地方,比如牙醫診所。”

“還有,查一下吳建國和李偉的就醫記錄,是否在程萍萍工作的科室看過病。”

“查一查,陳萍萍和吳建國有沒有親人在殯儀館處理後事,李偉參與其中的。”

“還有吳建國的養老院,查一下,居住的老人裡,有沒有老人是陳萍萍或者李偉的親屬朋友!”

“總之,我要知道一切他們有可能接觸過的所有事情。”

安排完林浩的工作,陳言看向張耀明。

“張隊,案發現場有沒有進行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