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個子女五個有出息,隻有一個從小送了出去,當了茅山道士,顯得跟家裏格格不入。
父母對他的回來雖然很意外,但也曾欣喜感慨,兄弟姐妹們回到家裏,一家人相認,場麵隆重。但飯桌上談起他的職業,親戚們都有些尷尬。茅山道士這時候在許多人的認知裏,已經等同江湖騙子,很不光彩。他起初不悅,但念在與家人重逢團聚,便將不悅壓在了心裏,不曾表露。隻是為師父正名了幾句,當然,並沒有得到認同。
他本可以以自己的所學令他們信服,但他沒有。在他的心底,對這些所謂的家人,還是有些怨氣的。當年是他們為了生存將他送去當茅山道士,現在又嫌棄他的職業,他心裏不快,因此並未開口指點。
這之後幾天,他一直在家中陪伴父母,多年不曾相處,即便是血脈親情也有所生疏。但父母對他還算關懷,整日將他留在身邊聊天陪伴,但這種日子過了幾天,他有些悶,便想出門走走,卻被父母給攔了下來。
正是這時候,有位村民來家裏借東西,發生的一幕,讓他永生難忘。
那村民見到他看著眼生,便詢問是誰家小夥子,父母臉色尷尬,竟稱是遠房親戚家的孩子,來住幾天就走。待村民走後,尷尬的父母向他解釋,稱父親要競選村支書,若是被村民得知家裏有子女是茅山道士,恐競選不成。三姐和四姐夫身在官場,若是被人知道家裏有道士,恐影響仕途,六弟剛上大學,前些日子說要入黨,家裏有道士,恐怕受影響。
他那天一下子明白了,回家探親幾日,父母將他留在身邊噓寒問暖,竟是為了不讓他出去見人。他一下子明白了,他在家裏是多餘的,當年被送走的時候是,現在不被希望回來也是。
至今他還能想起那天,想起他冷笑一聲,離開那三間新蓋的瓦房,從此,再也沒有回來過。
終有一天會再見,要這些人來求他!
那一年,他並沒有立刻回師門,而是在回去的路上有意雲遊,到過許多地方,遇到過許多事,直到三年後才回到師門。而這三年裏,他憑師門所學結識了不少政商名流,回到山上的時候,他提出要下山以門派名義建立慈善基金。這個想法,師父並沒有反對,隻是看出他這一路心境有變,多番開導。他笑著應下,這一次,卻沒有全聽師父的,而是遵循自己的心意,下了山。
六歲,那改變他人生的一年,師父說他天賦奇才,家人當他是累贅,他到底是什麼,他會自己證明!
而事實證明,權勢、金錢、地位、人脈,隻要他想要,唾手可得。
他以門派的名義建立慈善基金,推廣茅山品牌,期間建立了屬於自己私人的公司,同樣很快風生水起。這期間,他成為省內上流圈子裏人盡皆知的大師,並主持重修了道觀。當年和師父窩在漏雨的屋簷下的日子一去不複返,他卻將那兩間破舊的瓦房保留了下來,另選新址建了新的道觀,打算壯大師門,讓茅山成為內地第一大奇門門派。雖然師父無心此事,打亂了他的規劃,但但師父是他在這世上唯一敬重的人,在他老人家有生之年,他隻有尊重他的選擇,將這一規劃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