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 天地悉皆歸(1 / 2)

凜冬散盡立春將過,風和日暖,本該萬物生長的時節,應熒卻躺在病床上氣息奄奄,時昏時醒。她這一生命薄福淺歲不及雙十,學霸多年考入心儀大學卻身不能至,突如其來的疾病讓她纏綿病榻休學乞命。修修補補終究還是行將就木,在父母兄嫂的悲泣中帶著遺憾溘然長眠。

有個叫勞倫斯·克勞斯的物理學家說,“你身體裏的每一個原子都來自一顆爆炸了的恒星,你的一切都是星塵……星星都死去了,你今天才能在這裏。”而人死了,也許會變成星星?應熒覺著自己大概是要回歸宇宙為新星誕生提供些許能量,無知無覺浮於黑暗,就像道家《清靜經》裏說的,“降本流末,而生萬物,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

她心清神靜不念外物,蟄伏己心自沉於內。剛開始渾渾噩噩好像思想隨時都會消亡,然而洽洽相反,應熒意識越來越強烈,偶爾還能感覺到周圍溫溫水氣和濛濛聲光。若浮光掠影,亙古通今不曉歲月距離。

直至某天某刻,水波流轉壓力空前,生機乍現恍在天邊,應熒暗道好個開天辟地新時代,宇宙大爆炸恒星初生就在此時。她顧不得許多,隨波逐流向光而去,茫茫孤行數萬裏,偪仄歸來竟重生。難道前世捐贈的器官救了什麼大人物做下經天緯地大功德,讓應熒帶著宿慧投了胎?

然而記憶再豐富也不足以駕馭嬰兒的身體,眼耳口鼻手腳四肢都處於混亂無措的狀態,視物不清聽音不全口不能言,不知身在何處,除了循著身體本能依賴母親以外,應熒唯一能做的就是冥想。

有科學研究表明零到六歲是人類大腦發育的黃金階段,出生時就有數以億計的腦細胞形成,大腦在生命的第一年急速發育,用則進不用則廢,腦內神經元在新鮮刺激的作用下以每秒700-1000個的驚人速度建立著各種新連接,是遠超成年人並且過期不候錯過再無的大好時光。

應熒原本以為這都是早教顧問為了讓嫂子給小侄兒交錢報課編出來的騙局,如今自打自臉,不得不感慨科學真香。因為她發現自己雖然受限於孱弱幼體,外在刺激循序漸成效有限,但思維主導下的內在刺激卻如萬馬奔騰一發不可收拾。

她前世長於書香之家,祖輩父母均是高知,家中藏書頗豐,應熒小時候就愛紮在書堆裏打發時間,中外古今涉獵甚廣。那時候字兒都認不全抱著看圖取樂的心態隨意翻看,如今趕上腦部大開發這樣的超強加持,竟然能將一頁頁翻過的內容回憶得清清楚楚,甚至連前世嬰兒時期毛絨玩具上的斑點都記得不差毫厘,所曆種種纖毫畢現記憶駁雜堪稱恐怖。

如果把大腦比做手機,應熒大概是從低端通訊機一下子跨入了高端智能機序列,容量大運行快不卡殼不掉線,還附帶自我更新係統能不定期解鎖新功能。她覺著自己仰世而來發奮圖強有望衝破國門問鼎諾獎,做個引領世界進步的巾幗英雄,然後還有機會帶著一身榮耀去看看父母,稍微彌補前世遺憾。

寡姐斯嘉麗·約翰遜主演的電影《超體》講了一個大腦高度開發而擁有超能力的故事,應熒在自玩自腦的過程中也曾期盼著那樣的金手指,然而科幻不如科學給力,中看不中用,她所能擁有的金手指也僅限於記憶力了。於是,逐漸將注意力集中在了內外溝通上,很快就習慣了現在所說的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