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傅試幫了賈珩很大的忙,但是賈珩的文筆的確有可觀之處。傅試對賈珩刮目相看,此子如此年輕,文采出眾,為人穩重。他不禁起了兜攬之心。
傅試有個妹子,名喚傅秋芳,是個瓊閨秀玉,人品端正,文采、女紅都很好。傅試一心想讓她攀個好親家,首選賈家。
其實這也是常情,賈家這等人家,都要送嫡女進宮,弄個皇親的名份,不都是拿女孩子讓家族更上一層樓嗎?當然姑娘們的煎熬苦痛,家庭是管不得。
事實上傅試的運作不是太順利,他沒根基,靠自己苦讀苦幹才有了初步成就,大家族嫌他沒有根基,自然看他不起。與小門小戶結親,不能提升他的官運的,他也不肯把妹子許出去。一來二去,可憐的秋芳,就耽誤了青春。
秋芳已經十九歲了,實際上這個年紀在當時已經算大了,傅試心中焦慮。他和賈府往來,自然有心事。可是賈府子弟眼高手低,個個眼高於頂,吃喝玩樂都是行家,文采和能力卻不怎樣。
本來傅試考慮的是寶玉,可賈政婉轉告訴他,寶玉的婚事由老太太做主,這事行不通。那麼賈家還有賈珩、賈環、賈綜,但是賈環、賈棕人品不高,也談不上有何文采。賈蘭倒是嫡孫,可是父親早亡,年齡小,輩分也不對,唯一可以選擇的是賈珩。
這次正好賈珩應考,他冷眼一觀察,發現這賈珩不光文筆好,他在賈家是個異類,眼界開闊,謙恭好學,性格堅毅。他將來如果進了官場,那自然是如魚得水。
傅試就動了心,細細一打聽,發現有幾個問題:一是賈珩不僅是庶子,且親生母親早逝,將來很難繼承賈家的官職和家產;二是賈珩已經有了兩房妾侍,未娶正妻先娶妾侍,這有些不合規矩;三是妹子比賈珩大了足有七八歲。他在家中反複思量,猶豫了幾天,直到有次參加賈政在外書房舉行的宴會,遇到賈政的清客詹光。詹光與他交好,知道他的心思,就把賈珩的幾首詩詞給他看,他吃了一驚,能做出如此詩詞的人定然不是池中物。詹光還說:“賈家諸子,如璉、玉、環皆非讀書種子。隻有賈珩此子,人品端正,才華出眾,外麵已經有人動了腦筋。這段時間有幾家官宦人家對政老做出試探,政老還沒有拿定主意。你要是下手晚了,可就沒有機會了。”
他聽到這個消息,不再猶豫。回到家裏,他來到妹子的閨房,把事情的前因後果和自己的顧慮說給妹子聽,也把賈珩的幾首詩詞拿給妹子看。秋芳自幼在察哈爾草原生長,十歲後才來到京城,她是個有文才有主意的女子。看了這幾首詩詞,她眼前也是一亮。她覺得能寫出這樣詩詞的男子不僅文采好,胸懷也寬廣。她抬起頭,看著哥哥說:“妹子的婚事但憑哥哥做主。”這就是婉轉表示同意了。如果不同意,她會說:“妹妹還想在家多侍奉二老幾年。”
傅試聽說後,連忙請詹光出麵,婉轉向老師說這件事。賈政正為賈珩的進步感到高興,天底下的父母沒有不希望兒孫好的。兒孫四個,隻有賈珩有了初步功名,未來看好,讓賈政欣慰。
傅通判上門提親,賈政就要認真對待了。賈政這個人看重科舉入仕,尊重有功名的讀書人,他和賈赦賈珍不同,那兩位是世襲的武官,自然是花天酒地,吃喝玩樂,不務正業。賈政不一樣,賈政是想好好做官。賈政是有危機感的,也要編織著他的關係網,培養自己的親信。他行事謹慎,喜歡結交培養讀書人,比如厚待賈雨村,也是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