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京西的黃葉村一處老房子,因為年久失修,牆壁剝落,房主人發現裏麵還有一層牆壁,上麵還有墨色的題字。村裏的會計是個高小畢業生,看了以後,說這是《紅樓夢》作者曹雪芹的故居,一時之間周圍轟動了,都來看熱鬧。村裏放牛的張老頭去看熱鬧,發現在牆角的窟窿裏夾了一卷發黃的紙張。張老頭看看無人注意,順手將其夾在腋下拿回家當做廁紙。回來卻發現,紙張已經腐朽,沒有法子用了。想要扔掉,又怕紙張可能有不良內容,被人發現,不敢拿出來,放在梁頭上的舊麻袋裏。
時間一晃過去了多年,已經是2015年的5月初,有個小販子偶爾經過這地方,收購舊家具。張老頭的後人將看不懂的這一摞舊紙張拿出來,小販子看手稿上有熟悉的紅樓夢名字,想可能和紅樓夢有點關係,會有些價值。小販子就花了一百元錢把這摞舊紙張買了下來。
小販子轉手將這摞舊紙張又賣到了潘家園玉玲瓏古玩店,賣了五百元。這家看重的是瓷瓶、紅木家具,對這個舊紙張不大看得上。細看內容,荒誕不羈,似乎與紅樓夢有關係,但是情節對不上。老板認為這無非是古人隨手寫的手紙而已,將這卷紙扔在牆角,不去理會。
直到2021年的5月10日上午,外地來京的古代文學碩士研究生曹東華無意中走到玉玲瓏古玩店。曹東華是豐潤曹家的後人,不過到了他的祖父這一輩,家裏已經一貧如洗,泯然於眾人。他此行來京是為了搜集寫畢業論文的材料,他已經到國圖埋頭查了一個星期的資料。接著去國家曆史博物館參觀兩天,這天從曆史博物館出來,偶然來到潘家園,走進冷冷清清的玉玲瓏古玩店。作為一個古代文學研究生,他當然對古玩有興趣,不過這裏隨便一個瓷碗都賣到幾萬,他隻有羨慕的份。
曹東華走進裏屋,查看書籍文獻之類,偶然看到這卷紙,看了兩遍,神色有些疑惑。老板看情形,覺得他對這卷紙有興趣,應該能從這人身上賺點錢。果然曹東華問了價,老板不假思索地出了十萬元的高價。不料曹東華是個窮學生,拿不出多少錢,就想放棄。老板無奈,不想讓這摞紙在這裏損毀,最後以一千元將這摞舊紙張賣給了東華。
東華回到旅館,認真研究這摞紙張,發現這竟然是是紅樓夢的第二次修改稿的一部分。這裏麵透露了很多後世遺失的信息,比如,紅樓夢最初的作者其實是曹寅的繼子曹兆,也就是為官無能牽連賈家覆滅的罪人。雍正七年他被朝廷發配福建,關於他的正史記載到此結束,後世很多人認為他死在福建了,其實幾年後乾隆即位赦免了他。他回到北京成為普通的旗人,他反思家族和自己的經曆,寫下了紅樓夢的初稿。但是他的手稿隻是粗略的文稿,真正將其編撰成書的卻是他哥哥的孩子,曹天寶,也就是曹雪芹。曹雪芹和叔叔一樣有文采,也有一樣清高自許、延誤塵世的汙濁。曹雪芹的修改是在曹兆的指導下進行的,這本書其實彙合了叔侄兩人的經曆和不同的人生感悟。紅樓夢的脂硯齋和奇笏叟就是曹兆。曹兆為此付出的心血並不比雪芹少,他曾經五次抄寫修改稿,最後為了避禍,他還將完本肢解,去前八十回,改名《石頭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