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豬紅一碗,勝卻人間無數(1 / 3)

趙海生從臨時用幾塊木板搭的“床”上爬起來。隨便洗了把臉就走出去。

這些天實在是有點忙,不斷地有別的村子的人來找他說湊份子買船的事情,所以他都睡在了碼頭邊上的棚子裏,這裏平時隻有楊大爺一個人在睡,所以也就沒有他睡的地方,不過他也沒有這麼多的講究,幾塊板子一湊,卷張被子就睡了。

當然,在這種地方是不可能沒有蚊子的,而趙海生隻能學魯迅先生的辦法,用衣服包住腦袋,隻有兩隻鼻孔出氣,任憑蚊子在他耳邊亂叫也巋然不動,倒也睡得安穩!

走出棚子之後,趙海生慢步走到用大石塊砌成的海堤邊,海水已經漲潮,不過風平浪靜之下倒是一如平鏡,風浪不驚。此時還早,今天又不是船隊回來的時間,所以整個碼頭也靜悄悄的沒有什麼人。

海潭鎮這裏的海浪並不大,大多數時候也都是波平浪靜。這個時候也不例外,近海自然濕汽重一點,海麵上貼近水麵的地方還繚繞著團團霧氣。

早起的幾隻海歐在飛著,偶而會從天空上紮下,叨起一條小魚,這種景色也可以百看不厭。

爬上海堤,做了幾下擴胸運動,伸展了一下身子,深深地吸了幾口微鹹的海風,趙海生一下子就精神起來。雖然回到這個年代之後已經遠離五光十色的城市生活,但是趙海生並沒有太多的不適合,也許他天生就適於過這種“山村野夫”的日子。

“海生,你好興致啊!”

突然後麵穿來一把爽朗的聲音,趙海生回頭一看,現來的竟然是賴明和苗炎!

趙海生馬上跳下海堤,迎了上去,笑著說:“賴縣長、苗鎮長,你們怎麼來了?事先也不通知一聲?”

賴明揮了揮手,大聲地說:“我昨天晚上就到了,比較晚了,也就沒有來找你,在苗鎮長那裏對付了一晚,今天才來找你。”

趙海生看到賴明雖然是一臉平靜和爽朗,但是這一大早的就來找自己,知道肯定是在憂心這個海潭鎮捕撈業的展的事情。而且昨天晚上就到了,肯定是事先向苗炎了解過情況了。

趙海生當然明白這個事情對於賴明個人的重要性,所以對此也沒有什麼驚訝的。

苗炎站在賴明的身後。他微微地向著趙海生點了點頭,這一下趙海生的心裏就更加有數了。

“行,既然賴縣長你都來了,我就帶你轉兩圈,好好看一下我們的這個碼頭!”

趙海生笑著說。不過他也知道這所謂的看一下這個碼頭隻不過是套話,賴明這一大早跑來絕對不是來參觀的,估計走著走著就會說起原來定下的那個計劃了。

其實說白了,賴明這次來就是“催債”來的。

“海生啊,賴縣長來得早,還沒有吃早飯呢,你這裏有沒有什麼吃的?”看著趙海生和賴明就要馬上開始談工作上的事情,苗炎此時開口笑著說。

昨天晚上賴明到了他那裏之後,兩個人簡單地吃了頓晚飯就開始談怎麼樣去展海潭鎮的捕撈業這個問題,一直到深夜兩人才睡。今天一大早一起來之後就來找趙海生,連早餐都來不及吃。

趙海生愣了一下,說:“我這裏沒有現成的,我也是剛起來,還沒有煮呢。”

其實,在這裏如果早上沒有活要幹,一般來說也不怎麼吃早餐——這個時候人們的生活水平還不怎麼樣,頓頓米飯還真是不太可能的事情。忙時吃幹,閑時吃稀,能能省就省。

趙海生之前不知道賴明他們會來,所以也不可能準備,隻能說“沒有煮”。

“那能不能煮一點什麼吃的?啥都好,有得吃就行了。”苗炎當然也知道海潭鎮這裏的生活習慣,一聽趙海生的話就明白了。

趙海生想了一下,怎麼也想不起棚子裏還有東西可以煮來吃,於是笑著對苗炎說:“苗鎮長,不如我們帶賴縣長去鎮子裏走走,那裏可是有不少吃的。”

苗炎想了一下,他知道賴明是來找趙海生有正事的,這才剛從鎮子裏到這裏,又要回去?不由得看了一下賴明。

賴明笑著說:“海生啊,你和苗鎮長是地主,怎麼也得想想怎麼樣招待我吧?這主意你們拿就好了,我可不熟悉你們這裏的情況,但是有一個原則,那就是不能複雜,簡單一些就好。”

賴明這個時候也覺得自己是有點心急了,這一大早地就跑到這裏來,其實完全沒有這個必要,事情現在也不是急就能解決問題的,而且他也明白估計趙海生這裏是沒有吃的,要不就不會說回鎮子裏吃了,於是也就幹脆放下心來,先找個地方吃個早餐再說。

“行,那我們就去鎮子裏轉轉,反正離這裏也不太遠!”苗炎看到賴明把球踢到這裏。於是就拍板說。

趙海生打頭,賴明和苗炎跟在後麵,三個人就向著鎮子中心的集市走去。

此時雖然還早,但是集市裏早已擠滿了人,三個人離集子還數十米,但是那鼎沸的人聲早就已經傳了過來,一片喧嘩的叫賣聲接連不斷!

“苗鎮長,我看你們這當地的經濟不錯嘛,這集市的人還真多!”賴明一到集市就現真的是人擠人,對跟在自己身邊的苗炎笑著說。

趕集在海潭鎮這裏的叫法是“趁圩”,趁是動詞,意思和“趕”一樣,而“圩”就是指集市。

“嗬,謝謝賴縣長的誇獎,咱們這海潭鎮的集市還真的不差,今天你來得也是時候,正是趕集的時候,所以這人也特別的多。如果是平時當然是沒有這麼多人的,這一點我也不敢自誇。”

苗炎倒也老實,其實這也騙不了人,賴明又不是三歲小孩子,相反可是一縣之長,這是不是趕集那可是一看就知道。既然這樣那倒不如誠實地說比較好。

果然,苗炎的“老實”反而贏得了賴明的高興,他說:“苗鎮長,我也去過咱們天溪縣的別的鎮子,如果說這繁榮的程度,還是你們這裏比較好。”

……

趙海生並沒有參和到賴明和苗炎的談話之中,他當然知道這個時候自己是沒有必要湊這個熱鬧的,這是上級與領導之間的談話,他說白了也就是一個生意人。

這身份上的天然的區別就算他與賴明和苗炎再熟也不會改變的,而且賴明與苗炎的上級與下級的身份的這種不同也注定了他們之間的談話永遠不可能是朋友的,所有話語都不可避免地帶著視察與被視察的味道。

正是因為如此。剛才兩個人之間的對話才會如此地“公式化”。

不過雖然沒有參與到賴明和苗炎的對話之中,趙海生也相當地快樂,原因無他,他回到這個年代雖然已經近兩年,但是他還真的從來沒有來過集市。

讓趙海生感到很熟悉的是現在他看到的這一切和他的記憶之中幾乎是一模一樣!

這個時候自行車還不多,隻是偶而才看得到,而且一露麵那可是眾人矚目!人們基本上都步行,手裏都提著東西,基本上都是竹編的籃子,或者是麻袋,又或者是雙肩挑著簸箕,這些裏麵都裝著或者是蕃薯,或者是雞蛋,又或者是白菜之類的自家產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