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裏流行著一句民謠:年初一,蒜仔骨;年初二,雞腿沾豆豉;年初三,瘦肉湯;年初四,鍋蓋記;年初五,蕃薯肚;年初六,發木局……(嗬,這句話有地方的方言,很可惜找不到對應的字)
年初一,蒜仔骨說的是大年初一要吃齋,蒜仔就是大蒜苗。
年初二,雞腿沾豆豉主的是大年初二的時候要吃雞,豆豉說的其實是醬油。
年初三,瘦肉湯說的是大年初三要買豬的瘦肉來煮湯吃。
年初四,鍋蓋記說的是大年初四要吃年糕,鍋蓋記就是指年糕,如果家裏太窮的時候,鍋蓋記也指鍋巴。
年初五,蕃薯肚說的是大年初五要吃蕃薯,而且要吃一肚子飽飽的蕃薯,這就是蕃薯肚!
年初六,發木局說的是大年初六,該吃的東西都吃了,人很無聊,隻能“發木局”,發木局就是發呆的意思。
……
今天是大年初二,農村裏的習慣是要殺雞。
所以吃完了一頓大肥雞的飯之後,趙海生就晃著出來消消食了。今天出了小半個太陽,天氣不錯,正好找個地方曬曬太陽。過年的時候,不管有天大的事情都會放下來,好好過年,所以這個時候村子裏的閑人是最多的。
暖暖的太陽照在身上,讓他舒服得想從此長“躺”不起。過了一個來小時,趙海生才睜開眼睛,翻了一個身,從地上撥起一棵草,抖掉泥土,趙海生滿意地點了點頭。
這是一種叫不出名字的草,除了日本草之外,就數它長得最為喜人,那可真的是到處都見到它的影蹤。
這種不知道名字的草很受小孩子的歡迎,原因是這種草有一個粗壯的根部,一般來說都能長到大姆指甚至大腳指大,更為有趣的是這種草根會長出跟動物差點多的形狀來。
這個年代農村孩子的玩具不多,所以這種會長成動物的形狀的草正好成為了主要的玩具之一。當然,不是所有的草根都會長成動物的形狀,所以這就得去找。
冬天是尋找這種草根的最好時機,因為這個時候草經過秋天之後都會長出很肥大的草根,到了冬天這些草在地麵上的枝葉略有凋謝,但是根部正好是最肥美的時候,所以每年這個時候都是小孩子尋找這種“玩具”的最好時節!
抬起頭來,看著不遠處的那一群就象是聞到了臭味的蒼蠅一般在草地上到處奔跑著的小孩子,趙海生知道他們此時一定在找這樣的草根!那不時響起的叫喊聲肯定是有哪一個幸運兒找到了一個最象某種動物的草根,又或者是為了一個可能是某一個孩子最先看到但是卻最先被另外一個孩子抓在手裏的草根而大聲地理論和爭吵!
趙海生不由得笑了起來,記得當年自己還是小孩子的時候這種事情就沒有少幹!
真是快樂而無憂的童年啊!
打量了一下手裏的草根,趙海生拿出隨身帶著的小剪刀修剪起來。
在農村裏特別是近海近河的地方的人都習慣地隨身在鑰匙串裏帶著一把小剪刀。這並不僅僅是因為方便,更重要的是近海近河的地方都流傳著一個傳說,那就是河海裏有水鬼,水鬼會在水裏布下網,如果人走進去之後就再也出不來,會被水鬼的網網住拖走,而隨身帶著剪刀就可以把這種網剪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