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實幹活越來越勤奮了,他每天在外麵幹活,家裏麵由妻子照顧,一家子過得可開心了,不久他就有了一個兒子,他給兒子取名叫“誠信”,希望他永遠做一個有誠信的人。
問道:老夫想聽聽你,對此有何見解、、、
聽後,明少說道:先生所講,學生受益匪淺;學生沒有理解錯的話:先生之意,就是告訴學生,要成事先成仁,做事之前先做人。
這個故事讓我明白了,上天不會辜負每一位善良的人,尊師敬長,尊老愛幼,乃為人之道;要成為一名大商,就該本著仁義之心,盡自己的能力,幫助需要幫助的人,也是為人之本,為商之義、、、、、
先生微笑中點點頭,繼續講述道:立木為信與烽火戲諸候的對比:春秋戰國時,秦國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變法。
當時處於戰爭頻繁、人心惶惶之際,為了樹立威信,推進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門外立一根三丈長的木頭,並當眾許下諾言:誰能把這根木頭搬到北門,賞金十兩;圍觀的人不相信如此輕而易舉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賞賜,結果沒人肯出手一試。
於是,商鞅將賞金提高到50金;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終於有人站起將木頭扛到了北門,商鞅立即賞了他五十金。
商鞅這一舉動,在百姓心中樹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來的變法就很快在秦國推廣開了;新法使秦國漸漸強盛,最終統一了各國。
而同樣在商鞅“立木為信”的地方,在早它幾百年以前,卻曾發生過一場令人啼笑皆非的“烽火戲諸侯”的鬧劇。
周幽王有個寵妃叫褒姒,為博取她的一笑,周幽王下令在都城附近20多座烽火台上點起烽火;烽火是邊關報警的信號,隻有在外敵入侵需召諸侯來救援的時候才能點燃。
結果諸侯們見到烽火,率領兵將們匆匆趕到,弄明白這是君王為博妻一笑的花招後又憤然離去;褒姒看到平日威儀赫赫的諸侯們手足無措的樣子,終於開心一笑,後屢試不爽。
五年後,因廢立太子事,酉夷聯合犬戎大舉攻周,幽王烽火再燃而諸侯未到——誰也不願再上第二次當了,結果幽王被逼自刎而褒姒也被俘虜。
一個“立木取信”;一個帝王無信,戲玩“狼來了”的遊戲;結果前者變法成功,國強勢壯;後者自取其辱,身死國亡。可見,“信”對一個國家的興衰存亡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李先生這些你要牢牢記住,又問道:不知你對誠信還有如何理解呢?
明少開始講述道:《鬱離子》中因失信而喪生的故事:濟陽有個商人過河時船沉了,他抓住一根大麻杆大聲呼救,有個漁夫聞聲而致。
商人急忙喊:“我是濟陽最大的富翁,你若能救我,給你100兩金子”。
待被救上岸後,商人卻翻臉不認帳了。
他隻給了漁夫10兩金子。
漁夫責怪他不守信,出爾反爾。
富翁說:“你一個打漁的,一生都掙不了幾個錢,突然得十兩金子還不滿足嗎?”淦夫隻得怏怏而去。不料想後來那富翁又一次在原地翻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