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至順二年(1331年)正月十三日,中書行省濟寧路任城縣寨子鄉枯河村,李家大院鴉雀無聲,僅能聽到一聲聲痛苦的呻吟,丫鬟仆役腳步匆匆,卻一點聲音都不敢發出。已過不惑之年的?李家大老爺李茂山站在天井中雙手合十,不停的念叨:“各路神仙,行行好吧,給我李家留個後吧,要是夫人和兒子平安,我捐一貫銀鈔,不,捐十貫,給各路神仙重塑金身”。也不知道李家老爺的祈禱起了作用沒有,一聲啼哭打破了李家大院的寧靜。
“老爺,老爺,夫人生了,母子平安”,一聲帶著喜悅的聲音讓李家大院重新活過來了,丫鬟仆役不管是端著洗臉盆子的,還是拿著毛巾的,或者站在樹上的,都跪下向李家大老爺磕頭“奴婢(小人)恭賀小主人降生,小少爺百歲平安”。
“哈哈哈哈,我有兒子了,李家有後了,賞,大賞,每人一貫鈔,接生婆子十貫鈔”。李家大老爺李茂山笑得合不攏嘴了。
李家是寨子鄉唯一的大財主,家財萬貫,就是人丁不旺,至今三代單傳,到了李茂山這一代,自從和前夫人生了2個女娃後再無所出,如今兩個閨女都出嫁了。眼看著李家就要香火斷絕,30歲的繼室懷上了,又給老李帶來無限希望,如今夢想成真,簡直就是美滋滋,喜滋滋啊。
拿錢的眾人美滋滋,新晉孩子爹李茂山喜滋滋,完全沉浸在李家有後的喜悅中,可所有人都沒有聽出哭聲表達的意思:NND,我在哪?咋回事?我是誰?Who am I?
前世:李慧軍,性溫和,善權謀,通政策,懂民情,2021年與人喝酒,大醉,卒,享年35歲。
今生:李家老爺給新生兒取名李惠軍,小名大娃,會吃奶,能睡覺,喜罵街,性早慧,通詩書,能作文,可逮螞蚱。
自會說話後,李慧軍每天叨叨最多的就是:我怎麼在元朝?元朝的一切我都不知道啊,除了看了點張無忌和《那些事》,我其他的啥都不知道啊,怎麼去抱老朱大哥的大腿?朱哥哥隻比我大三歲,這會子還穿開襠褲呢,說不準窮的褲子都木有。
是的,李惠軍穿越了,重生了,以35歲高齡,被當做奶娃子,每天哭兩聲當罵街,然後就是無窮無盡的吃奶睡覺,飯量……不,是奶量出奇的大,三個奶媽子伺候著才能吃飽,直到3歲才戒奶。
至統元年(1334年)正月十六,三歲的李惠軍入私塾學習四書五經和蒙古語,先生評判李慧軍說:此子性沉穩,不與小兒玩耍,善作文,粗通蒙語,善習武,能用竹竿打的丫鬟仆役滿院子跑,打的雞不下蛋,打的狗不敢狂吠。
李茂山老來得子,對大娃寵愛有加,要風有風,要雨有雨。自李惠軍出生,李家在縣城的酒樓生意日進鬥金,李茂山和當時的大多數富家翁一樣,有錢了就買買買,買地,給任城縣和濟寧路總管府上下官員各種孝敬,蒙漢官員統統有錢,要是不送點白的黃的阿堵物,作為二等公民的漢家子弟,早被蒙古人吃的渣滓都不剩了。
李家越來越有錢,到至正元年(1341年),李惠軍十歲時,李家有良田十萬頃,幾乎涵蓋了濟寧路大部分良田和馬場。濟寧路和任城縣上下官員都得了李家的好處,對朝廷要求中書行省建立馬場的命令陰奉陽違,馬場還叫馬場,隻是被種上了麥子。
十歲的李惠軍身高已經達到六尺(約1.5米),拿著木刀跑進李茂山的書房:“爹,我不要小翠了,你再給我買幾個男的下人,女人真是麻煩,除了哭啥都不會”。李茂山寵溺的看著大冬天依然穿著單衣的兒子:“大娃啊,你就不能多穿點衣服嗎?小心得了風寒”,說著伸手從楊小翠手裏接過裘皮大氅給兒子披上,瞪了一眼小翠接著說:“再說了,男娃子哪會照顧人啊?還是得小翠這樣細心的才行,你要想找能陪你玩的,咱再買幾個奴隸就是了,還是讓小翠繼續跟著你”。李惠軍身後的小翠嚇得瑟瑟發抖,生怕被李大老爺誤會為自己沒照顧好李惠軍,要是讓李大老爺生氣了,再把自己賣了,下一個主家還不一定怎麼樣呢。當聽到李茂山的話後心裏鬆了口氣:“小爺,跟著您,福禍難料啊”。